时间: 2025-04-22 04:1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4:12:32
西宫秋怨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芙蓉不及美人妆,
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
空悬明月待君王。
这首诗的意思是:荷花的美丽比起美人的妆容来显得逊色,水殿中微风吹来,带着珠翠的香气。谁来分担那含泪的哀怨,遮掩在秋扇下的悲伤,明月高悬,静静等待着君王的归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宫女对君王的思念与孤独之情,常见于古代宫廷文学。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季凌,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咏史抒怀,以七言绝句闻名。其诗风清新俊逸,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宫女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宫女的情感,表达了对皇权的无奈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西宫秋怨》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美与孤独的主题。诗的开头用“芙蓉不及美人妆”来强调宫女的美丽,使得后文的孤独感更为突出。荷花的清丽与美人妆的华丽形成对比,暗示了即使美丽的宫女也无法掩盖内心的苦闷。
“水殿风来珠翠香”一句,生动描绘出宫廷的奢华与美丽。微风拂过,珠翠的香气弥漫在水殿之中,这样的场景看似美好,却在秋天的季节中显得格外冷清,令人产生一种凄凉的感受。
“谁分含啼掩秋扇”,表达了宫女的无奈与孤独。她在秋天的萧瑟中,独自承受思念的苦楚,秋扇成为她情感的寄托。而“空悬明月待君王”则暗示了她对君王的深切期待,明月高悬却无人来陪伴,渲染出一种无尽的思念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宫女在华丽背后的哀怨与孤独,深刻反映了封建宫廷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宫女对君王的思念与孤独,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无奈与压抑,展现了美丽与孤独并存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芙蓉”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水殿”最可能指的是?
“空悬明月待君王”描述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西宫秋怨》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均表现思念的主题,但王昌龄更侧重于宫廷女子的孤独,而李白则表现对故国的怀念。两者都通过意象与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