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4:26
原文展示:
丑奴儿 王仲甫 〔宋代〕
牡丹不好长春好,有个因依。一两枝儿。但是风光总属伊。 当初只为嫦娥种,月正明时。教恁芳菲。伴著团圆十二回。
白话文翻译:
牡丹虽美,却不如长春花那样四季常开,这其中有个缘故。只有一两枝长春花儿,但所有的风光似乎都归属于它。 当初只因是嫦娥所种,月亮最明亮的时候。让它如此芬芳美丽。陪伴着圆满的月亮,已经十二次了。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仲甫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神话传说的巧妙运用。这首诗通过对牡丹和长春花的对比,以及嫦娥种花的传说,表达了对持久美丽和圆满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观赏花卉时,诗人对牡丹和长春花的不同特性产生了感慨,进而联想到嫦娥种花的传说,借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圆满状态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和长春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持久美丽和圆满的向往。诗中“牡丹不好长春好”一句,直接点出了长春花的优势,即四季常开,不受季节限制。而“当初只为嫦娥种”则引入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增加了诗的神秘感和浪漫色彩。最后,“伴著团圆十二回”则表达了诗人对圆满状态的渴望,以及对美好事物能够长久存在的期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持久美丽和圆满的向往。通过对牡丹和长春花的对比,以及嫦娥种花的传说,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能够长久存在的期盼,以及对圆满状态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卉 B. 一个地名 C. 一个人的名字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嫦娥”是谁? A. 月亮女神 B. 花卉的名字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A
诗中“伴著团圆十二回”表达了什么? A. 对时间的感慨 B. 对圆满状态的渴望 C. 对花卉数量的描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