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1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10:48
雪
作者: 陆游 〔宋代〕
平郊漫漫觉天低,
况复寒云结惨凄。
老子方惊飞蛱蝶,
群儿已说聚狻猊。
中宵鸢堕频摧木,
彻旦鸡瘖重压栖。
只待新晴梅坞去,
青鞋未怯踏春泥。
在辽阔的平郊,感觉天空低得让人窒息,
更何况寒冷的云层汇聚,显得惨淡凄凉。
我正惊讶于飞舞的蛱蝶,
而一群小孩已经在说聚集狻猊的事了。
半夜时分,风筝频频坠落,摧折了树木,
从彻夜到天明,鸡鸣声中压抑着栖息。
只待新晴时节前往梅坞,
我穿着青鞋,未曾畏惧踏上春天的泥土。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歌多表现爱国情怀,作品风格雄浑,形式多样,尤其以边塞诗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北方寒冷的冬季,正值白雪皑皑之时,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
陆游的《雪》充满了对冬季的感触与对春天的期待。开篇“平郊漫漫觉天低”,描绘了辽阔的乡村在寒冷冬季的情景,天空仿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接下来的“况复寒云结惨凄”,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凄凉的感觉,寒冷的云层让人感到更加悲伤。
诗中“老子方惊飞蛱蝶”一联,诗人自嘲地提到自己在严冬中对春天的幻想,飞舞的蛱蝶象征着春天的来临,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期待。而“群儿已说聚狻猊”,则展现了孩子们的快乐与无忧无虑,与诗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怀。
后面的描写如“中宵鸢堕频摧木”,则是对冬季严寒的生动刻画,风筝的坠落如同春天的逝去,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而“只待新晴梅坞去,青鞋未怯踏春泥”,则是诗人对春天的期待,渴望尽快走出冬季的阴霾,去迎接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全诗在氛围上由压抑逐渐转向希望,展现了诗人虽身处寒冷却依然向往春天的情感,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冬季寒冷的感受与对春天的渴望,展现了生命的希望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老子”指的是谁?
A. 儒家创始人
B. 诗人自己
C. 他的父亲
“青鞋未怯踏春泥”中“青鞋”象征什么?
A. 纯洁
B. 春天的到来
C. 勇敢面对生活
诗中“中宵鸢堕频摧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冬季的严酷
C. 孩子的快乐
答案:1. B 2. C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