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7:4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7:41:37
赞大慧和尚
作者: 释宗元 〔宋代〕
世尊去世,二千余年,
到此尊慈,恰五十代。
渠以壁上安灯盏,
雨前置酒台。
闷来打三碗,
何处得愁来。
颂清净行者不入涅盘,
破戒比丘不堕地狱,
佛法兴衰可见也。
这位世尊已经去世超过两千年,
而到如今的慈悲者,恰好是五十代。
他把灯盏安放在墙上,
在雨之前摆上酒台。
闷闷不乐时喝上三碗,
哪里会有愁苦呢?
颂唱那些清净的行者不求涅盘,
而那些破戒的比丘却不会堕入地狱,
佛法的兴衰可见于此。
释宗元是宋代的一位僧人,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佛教深刻的理解与思考。其作品多以佛教思想为主,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此诗创作于佛教的盛行期,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以及对当时僧人行为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大慧和尚”可能与作者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也说明了佛法在社会上的影响。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场景,展现了佛教对世俗生活的深刻影响。诗的开头提到“世尊去世,二千余年”,引入了佛教的历史背景,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教义的延续。而“到此尊慈,恰五十代”则表明佛教思想在时间流转中依然存在,显示出慈悲的伟大。
“渠以壁上安灯盏,雨前置酒台”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温馨的画面,酒台的设立仿佛是对生活的庆祝,而灯盏则象征着智慧的传承。接下来的“闷来打三碗,何处得愁来”,传达出一种洒脱的态度,似乎在说面对生活的困扰,不妨以酒解愁,展现了人性的柔软与对生活的豁达。
最后两句则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刻反思,清净行者与破戒比丘的对比,彰显了修行的意义与价值,提出了人们对佛法兴衰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一种对大慧和尚的赞美,更是对佛教教义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对信仰的坚持。
此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佛教的影响力与人对生活的态度,透过佛教的慈悲与智慧,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与洒脱。
诗中提到“世尊”指的是谁?
A. 道家
B. 佛陀
C. 儒家
D. 道教神仙
诗中提到“安灯盏”是指什么?
A. 点燃香火
B. 照亮智慧
C. 庆祝节日
D. 赠送礼物
“闷来打三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洒脱
C. 恼怒
D.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