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5:10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词三首 曾巩 〔宋代〕
且转归人外,天移入画中。 冕旒余泽在,惊跸旧仪空。 卜宅三川绕,方丧万里通。 初寒石门路,松桧疯悲风。
白话文翻译:
暂时离开尘世,仿佛进入画境。 皇帝的遗泽犹存,但旧时的仪仗已空。 选择墓地环绕三川,丧事的消息传遍万里。 初冬时节,石门路上的松桧在悲风中摇曳。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欧阳修并称“欧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风格质朴,注重实用,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首诗是曾巩为纪念宋仁宗赵祯而作的挽词。
创作背景: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北宋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被誉为“仁宗之治”。曾巩的这首挽词是在仁宗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仁宗的哀悼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词通过对仁宗皇帝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诗中“冕旒余泽在,惊跸旧仪空”一句,既表达了对仁宗遗泽的怀念,也暗示了旧时仪仗的消逝,象征着时代的更迭。而“卜宅三川绕,方丧万里通”则进一步以墓地的选择和丧事的传播,强调了皇帝去世的影响之广。最后两句“初寒石门路,松桧疯悲风”以景结情,通过描绘初冬时节的悲凉景象,增强了诗歌的哀悼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仁宗皇帝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和对旧时仪仗消逝的怀念。诗中通过对墓地选择和丧事传播的描写,强调了皇帝去世的影响之广,而最后的景物描写则增强了诗歌的哀悼氛围。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冕旒余泽在”中的“冕旒”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礼冠 B. 皇帝的仪仗 C. 皇帝的遗泽 D. 皇帝的墓地
诗中“惊跸旧仪空”中的“惊跸”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礼冠 B. 皇帝的仪仗 C. 皇帝的遗泽 D. 皇帝的墓地
诗中“卜宅三川绕”中的“三川”指的是什么? A. 黄河、洛河、伊河 B. 长江、黄河、淮河 C. 黄河、长江、珠江 D. 洛河、伊河、淮河
诗中“初寒石门路”中的“石门路”指的是什么? A. 通往墓地的道路 B. 通往皇宫的道路 C. 通往城市的道路 D. 通往山林的道路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