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萱草》

时间: 2025-07-12 04:48:34

诗句

不见堂上亲,空树堂下草。

夏来风雨繁,离披数丛老。

日暮欲忘忧,搴芳转伤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4:48:34

原文展示:

不见堂上亲,空树堂下草。
夏来风雨繁,离披数丛老。
日暮欲忘忧,搴芳转伤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诗中写到在堂上没有见到亲人,空荡荡的树下只有萱草。夏天来临,风雨频繁,草木的离散和衰老让我感到更加强烈的孤独。黄昏时分,试图忘却忧愁,却在采摘芳草时又触动了心中伤痛。

注释:

字词注释:

  • 堂上亲:指在家中亲人。
  • 空树:树木空荡荡,没有生气。
  • 堂下草:指庭院下的草,象征孤独与荒凉。
  • 离披:形容草木凋零、散落的样子。
  • 搴芳:采摘芳草的意思。
  • 伤抱:触及伤痛,心中感到痛苦。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萱草”在古代常被视为忘忧草,能让人忘却烦恼。萱草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母亲和思念,也体现了对亲情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1370),明代著名的诗人,与杨谨、宋濂等人并称为“明初三大家”。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注重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萱草》写于作者思念亲人的背景下,表现了高启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们离散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萱草》是一首抒发思乡情感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的开头以“堂上亲”开篇,展现出家中亲人缺席的孤寂感,随之以“空树堂下草”描绘出庭院的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接着,诗人将夏日的风雨描绘得淋漓尽致,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在风雨中,草木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亲人的远离,令情感愈发深沉。最后一句“日暮欲忘忧,搴芳转伤抱”则是对心中忧伤的直白表达,尽管试图在黄昏的美丽中忘却烦忧,却又因采摘芳草而触景生情,勾起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高启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见堂上亲:开头点出作者的孤独与对亲人的思念。
  • 空树堂下草:描绘出周围环境的荒凉。
  • 夏来风雨繁:夏季的频繁风雨象征着生活的不易与烦恼。
  • 离披数丛老:草木的衰老与凋零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日暮欲忘忧:在黄昏时试图抚平心中的忧伤。
  • 搴芳转伤抱:想要采摘芳草却触动了心底的伤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木的凋零比作心情的忧伤。
  • 对仗:如“日暮欲忘忧,搴芳转伤抱”,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拟人:草木的状态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乡与思亲为主题,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堂上亲:家庭与亲情的象征。
  • 空树:孤独、无助的象征。
  • 萱草:传统上象征母亲与思念,代表着温暖与关爱。
  • 日暮:象征生命的黄昏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堂上亲”指的是哪类人物?

    • A. 朋友
    • B. 亲人
    • C. 陌生人
  2. “搴芳”在诗中表示什么行为?

    • A. 采摘
    • B. 种植
    • C. 嫉妒
  3. 诗中提到的“萱草”常常象征着?

    • A. 忘忧
    • B. 忘记
    • C. 欢乐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的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绘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高启的《萱草》与王维的《鸟鸣涧》同为描写自然与情感的诗,前者侧重于思乡情,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闲适与安宁。两首诗在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采葛行 瑞麦歌 果山春郊即事七首 郫县春日吟 送洪司令 送长儿盘赴金陵典斛 寿周提刑二首 寿范洁斋 其三 寿崔侍郎三首 寿李雁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知世务 包含沟的词语有哪些 饭粝茹蔬 纪群之交 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排开头的成语 长字旁的字 挟山超海 依皈 川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社事 八万四千 黹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豪焰 知恩必报 封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