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效香奁体二首》

时间: 2025-04-26 22:26:02

诗句

扬州梦断十三年,底事犹存未了缘。

不见拥鬟帘下立,断肠骑马过门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6:02

原文展示:

扬州梦断十三年,
底事犹存未了缘。
不见拥鬟帘下立,
断肠骑马过门前。

白话文翻译:

在扬州的梦境已经断了十三年,
到底是什么事情仍然留存着未了的缘分?
没有见到那位在帘下侍立的侍女,
我骑马经过门前,心如刀割。

注释:

  • 扬州:明代著名的繁华城市,常被诗人用来寄托对往昔的怀念。
  • 梦断:指美好的梦境结束,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和失落。
  • 未了缘:意指未了的情缘,指对过去情感的挂念。
  • 拥鬟:指侍女,古代女子身边的侍从。
  • 断肠:形容极度的悲伤,心如刀割。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扬州”不仅是地名,更承载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追忆和对情感的深切思考。扬州在明清时期是文化与商业的中心,许多文人雅士流连于此,留下了大量佳作与传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启(1487-1535),字季明,号静庵,明代杰出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常表现出对人生与爱情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高启晚年,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往昔感情的怀念与无奈,反映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深切怀念与无奈。开头的“扬州梦断”引人入胜,立刻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失落与惆怅的氛围。诗人在时光的流逝中,无法忘怀那曾经的美好时光和情感纠葛。接下来的“底事犹存未了缘”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对过去情感的挂念与未解,仿佛在问,曾经的美好为何不能重现?

“拥鬟帘下立”一句,描绘了一位美丽的侍女在帘下静立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思念与心痛。而“断肠骑马过门前”则以“骑马”和“过门前”的动作,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骑马经过却不能再见,情感的深重使得他内心如刀割,令人心痛。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与生动的情感,展现了高启对爱情的真实感受,体现了明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描摹与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扬州梦断十三年:时间的流逝,梦的破碎,寓意对过去的追忆。
    • 底事犹存未了缘:表达对未解情缘的疑惑与思念。
    • 不见拥鬟帘下立:描绘美丽女子的形象,传达思念之情。
    • 断肠骑马过门前:通过行动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梦,表现出梦境的虚幻与现实的残酷。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与无奈展开,揭示了人对时间流逝、情感失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扬州:象征繁华与过往的记忆。
  • :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理想。
  • 拥鬟:象征着美好情感的具象化。
  • 骑马:行动与无奈结合,表达人生的无常与追忆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高启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扬州梦断”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对过去的追忆
    • C) 未来的希望
    • D) 一段旅行
  3. 诗中“断肠”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失落与痛苦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高启的这首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过去情感的怀念,但高启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与无奈的感受,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哀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深刻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高启诗歌选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题楚山春晓图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关陇 和宁致陶幽怀 次元复初韵送虞伯生代祠江渎二首 其二 次元复初韵送虞伯生代祠江渎二首 其一 赠别任毅夫御史行台陕西 嘲伏挺诗 酬江总诗 卜算子慢 落花 重题多景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干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扎煞 卤字旁的字 丢丢秀秀 高冠博带 包含脚的成语 乐成人美 应名点卯 攒号 刻印 脱天漏网 修诚 久次 长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