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證道寺》

时间: 2025-04-26 20:34:22

诗句

證道山门旷,延僧草座禅。

不知为额始,曾记有歌传。

驿路桥梁坏,沙溪石藓填。

往来荒廨近,时可托清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4:22

原文展示

过证道寺
董嗣杲 〔宋代〕
证道山门旷,延僧草座禅。
不知为额始,曾记有歌传。
驿路桥梁坏,沙溪石藓填。
往来荒廨近,时可托清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证道寺的宁静与荒凉。寺门宽阔空旷,和尚在草地上打坐禅修。我不知道这个寺庙最初的名字是什么,只记得曾经有过歌谣流传。驿道的桥梁已经损坏,沙溪的石头上长满了苔藓。往来的人们,已经很少,偶尔可以在这荒凉的庙宇中找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安眠。

注释

字词注释

  • 证道:指的是明悟佛理。
  • :宽广、空旷。
  • 延僧:招待僧人。
  • 草座禅:在草地上坐禅,形容环境简陋。
  • 驿路:指的是古代的交通路线。
  • 桥梁坏:形容交通不便。
  • 沙溪:指小溪流,溪水清澈,流沙较多。
  • 石藓:是指石头上生长的苔藓。
  • 荒廨:荒废的庙宇、房屋。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证道寺”,与佛教密切相关,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向往。
  • “曾记有歌传”可能暗示着这座寺庙曾经盛况空前,现在却显得冷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景甫,号子华,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董嗣杲游历证道寺时所作,反映出他对寺庙的感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过证道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凉而富有禅意的场景。开头两句通过描写宽广的寺门和和尚的坐禅,营造出一种静谧、超脱世俗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他对寺庙的历史和传说的模糊记忆,传达了对过往的眷恋。接下来的描写中,驿路的桥梁已经坏了,说明人们来往的稀少,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这种环境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凄凉,同时也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最后一句“时可托清眠”,则是在荒凉中寻找片刻的宁静,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这首诗在字里行间透出一种禅意,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证道山门旷:描绘了证道寺的宏伟与宁静。
  • 延僧草座禅:展现了和尚在这空旷环境中修行的场景。
  • 不知为额始:表达了对寺庙历史的模糊记忆。
  • 曾记有歌传:有关于寺庙的歌谣流传,寄托了对往昔的怀念。
  • 驿路桥梁坏:指交通不便,暗示人迹稀少。
  • 沙溪石藓填:描绘自然景色的荒凉。
  • 往来荒廨近:人们往访的次数减少,庙宇逐渐荒废。
  • 时可托清眠:在此荒凉之地寻求片刻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草座禅”隐喻和尚的生活状态。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显现出一种禅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庙:象征着精神的寄托与追求。
  • 和尚:代表着修行与内心的平静。
  • 荒凉: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世事的变迁。
  • 清眠:代表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证道”是什么的象征?
    A. 交通
    B. 佛教理念
    C. 自然景色

  2. 哪一句表达了对寺庙历史的模糊记忆?
    A. 驿路桥梁坏
    B. 不知为额始
    C. 往来荒廨近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C. 对世俗的反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结合,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在孤独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但更偏向于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宋诗选》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 赠朗上人 寄陕府通判孙状元兼简令弟秀才 望熊耳山 高闲 残句:惟有南宫竇员外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 赠卫尉宋卿二十二丈 商山 拍板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尸字头的字 蛮音 蹠狗吠尧 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儁出 图工 来来去去 半截 听谗惑乱 釒字旁的字 包含垩的词语有哪些 暧昧不明 廾字旁的字 石岛 遮风挡雨 隶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