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5:3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5:30:18
银树驿桥废,征车难久停。
月沉孤店柳,雪掩败舟萍。
野冢明荒燐,山田出断铭。
甫能投宿去,历历过邮铃。
银树驿站的桥已经废弃,征途上的车子难以长久停留。
月光下,孤零零的店铺旁柳树低垂,雪覆盖着破旧的船和浮萍。
荒野中的坟墓闪烁着微弱的光,山田里出现了断裂的铭文。
刚刚能够停下来过宿,耳边清晰地听到邮铃声。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字汝懿,号青溪,生卒年不详。董嗣杲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描写折射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游历过程中,董嗣杲经过一个荒凉的驿站,感受到孤寂与历史的沧桑,抒发了旅途的辛苦和对往事的追忆。
《银树》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旅途孤独与荒凉的诗。诗中通过对废弃驿桥与孤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开篇的“银树驿桥废”即刻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繁华的消逝,征车难久停则暗示了旅人匆忙而又无奈的心情。随着月沉和雪掩,诗人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沉重的景象,仿佛在讲述一个个没有归宿的故事。后半部分通过野冢和断铭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清晰的邮铃声带来一丝希望,似乎在提醒着旅人,尽管路途艰辛,依然有归宿可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归属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败舟萍”象征孤独)、对比(繁华与荒凉的对比)、意象(如“银树”、“荒燐”等)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归属的渴望,体现了作者对旅途艰辛的深入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银树驿桥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热闹 B. 荒凉 C. 欢快
“雪掩败舟萍”中的“败舟”象征什么?
A. 繁荣 B. 失败 C. 希望
诗的最后一句“历历过邮铃”表达了什么?
A. 绝望 B. 希望 C.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对比杜甫的《登高》,两首诗在孤独与人生无常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却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