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7:59
城头月 秋月感怀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西风吹得冰轮淡,
桂影平于簟。
深巷疏砧,
严城哀柝,
做出秋声惨。
月中一片朱旗闪,
粉堞青霜染。
万里关河,
百年身世,
倚幌听更点。
西风轻轻地吹动着淡淡的月光,桂花的影子洒落在竹席上。深巷中传来稀疏的敲打声,严肃的城墙上发出哀伤的鼓声,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悲凉之感。月中一面红色的旗帜闪烁,白色的城墙上覆盖着青霜。遥远的关山河流,百年的身世在此刻交织,我倚靠着帘子,听着更鼓的声响。
陈维崧(约1600年-约1680年),字仲明,号东篱,清代诗人,工诗词,尤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浓厚的抒情性和深刻的社会思考,风格婉约而富有情感。
《城头月 秋月感怀》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秋月的描绘,寄托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历史的叹息。
《城头月 秋月感怀》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身经历的感慨。开篇“西风吹得冰轮淡”,以西风和冰轮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接着“桂影平于簟”,桂影与竹席的结合,既描绘了秋天的美景,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深巷中的“疏砧”与“哀柝”的交替出现,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悲凉的氛围,深巷的敲打声与城墙的鼓声相互交织,形成了对比,突显了秋天的凄凉与孤独感。然后“月中一片朱旗闪”,朱旗的闪烁带来了战争的暗示,表达了诗人对动荡历史的无奈与思考。
最后“万里关河,百年身世”,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在此达到高潮,历史的广阔与个体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倚幌听更点的画面,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切反思。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悟与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邃。
整首诗歌通过对秋天的感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切思考,寄托了对历史与社会现状的忧虑,情感基调既有悲凉又带有哲理性。
《城头月 秋月感怀》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陈维崧
D. 白居易
“西风吹得冰轮淡”中,“冰轮”指的是:
A. 冰块
B. 太阳
C. 月亮
D. 星星
诗中提到的“朱旗”象征着:
A. 和平
B. 战争
C. 庆典
D. 旅行
诗人通过倚幌听更点,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考
C. 愤怒
D. 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