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悲歌六(一作攀龙引)》

时间: 2025-05-17 11:13:39

诗句

轩辕黄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周流三十六洞天,

洞中日月星辰联。

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

东海青童寄消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1:13:39

原文展示:

轩辕黄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周流三十六洞天,洞中日月星辰联。
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
东海青童寄消息。

白话文翻译:

黄帝轩辕刚刚得道成仙,去了鼎湖已经三千年。
他周游了三十六个洞天,洞中日月星辰交相辉映。
骑着龙,驾着光辉游遍八方,轩辕的弓剑无人再识。
东海的青童寄来消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轩辕:指黄帝,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帝王。
  • 鼎湖:传说中黄帝得道升天的地方。
  • 三千年:表示时间久远,强调黄帝离去的时间。
  • 三十六洞天:道教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超凡的境界。
  • 骑龙驾景:形容乘坐龙和光辉,意指神仙的自由。
  • 轩辕弓剑:黄帝的武器,象征着他过去的威名。
  • 青童:道教中的仙童,代表传递消息的神秘角色。

典故解析:

  • 轩辕黄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传说他发明了许多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
  • 鼎湖:与黄帝的升仙故事紧密相关,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
  • 三十六洞天:源自道教对神仙居所的描述,象征着人间和天界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唐代诗人,字子渊,晚唐时期的诗人,其诗风多变,兼具清逸与豪放。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表达了对黄帝的崇敬以及对神仙境界的向往。诗中融合了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元素,体现了顾况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悲歌六》是顾况对黄帝传说的再现,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开头提及“轩辕黄帝”,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历史背景。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初得仙”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对黄帝的崇拜,也暗示了人们对超越现实生活的渴望。

“鼎湖一去三千年”一句,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黄帝的永恒。在这里,鼎湖不仅是一个地理标志,更是一个象征,代表着人类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越凡尘的理想。接着,“周流三十六洞天”引入了道教文化中仙境的概念,洞中日月星辰交相辉映,展现了一幅宏伟的宇宙画卷,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骑龙驾景游八极”,描绘了黄帝的自由与豪迈,象征着他作为神仙的无拘无束。最后一句“东海青童寄消息”则增添了一丝神秘感,青童的消息似乎是对人们的启示,暗示着人类与神灵之间的沟通。

整首诗通过对黄帝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历史与文化的反思,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又有对道教文化的诠释,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轩辕黄帝初得仙”:黄帝初次成仙,象征着他迈向超凡的第一步。
  2. “鼎湖一去三千年”:黄帝离去的时间久远,强调历史的厚重。
  3. “周流三十六洞天”:黄帝游历了神仙的居所,表明其达到的精神境界。
  4. “洞中日月星辰联”:描绘神秘的洞天,日月星辰交相辉映,象征着宇宙的和谐。
  5. “骑龙驾景游八极”:黄帝骑龙游历八方,展现了其神仙的自由。
  6. “轩辕弓剑无人识”:黄帝的威名已无人知晓,显示了历史的变迁。
  7. “东海青童寄消息”:神秘的青童传递消息,暗示人与神之间的沟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骑龙驾景”,将黄帝与龙相结合,体现超凡的形象。
  • 对仗:如“日月星辰联”,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鼎湖、洞天等意象象征着仙境与永恒。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黄帝的崇拜与对道教文化的向往,透过对超凡境界的描绘,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轩辕:象征着古代帝王的智慧与权威。
  • 鼎湖:代表着远古的神秘与传说。
  • 三十六洞天:道教仙境的象征,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青童:传递信息的角色,象征着人与神灵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轩辕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的帝王?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唐代

  2. “鼎湖一去三千年”中的“鼎湖”象征着什么? A. 未来
    B. 远古的神秘
    C. 现实生活
    D. 道教的教义

  3. 诗中提到的“东海青童”是什么角色? A. 传递消息的神秘角色
    B. 战士
    C. 商人
    D. 学者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顾况的《悲歌六》与李白的《将进酒》在风格上有显著不同。顾况的诗更多地关注历史与文化的深度,体现出对传统的思考;而李白的作品则更为奔放,表达了个人的豪情与对生活的热爱。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

相关查询

次韵王才元少师见赠 秋居杂咏十首 次韵岩起绿萼梅 秋晚十咏·临海观望 奉怀罗仲共叔共二友 赠硕夫 次韵行父舍人有感 闻子规 知郡韩公挽诗二首 寄题向伯恭侍郎企疏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髫鬱 酒罂 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缶字旁的字 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抽肥补瘦 敲榨勒索 利令志惛 肉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草字头的字 儿字旁的字 木讷寡言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赵玉 回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