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3:4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3:47:31
三到滨州不赋诗,溪山应笑懒吟痴。
我三次来到滨州却没有写诗,溪水和山岳一定会嘲笑我这懒惰的吟唱和痴迷。
王资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往往融入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体现了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于王资仁三度游历滨州之时,诗人因未能写诗而感到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心情,展现了自然的魅力和诗人内心的懊悔。诗的开头直截了当,点明主题:尽管身处风景如画的滨州,却没有留下诗句。这种自我批评的态度使得全诗在轻松与沉重之间游走,显得颇具层次感。溪山作为自然的象征,似乎在以一种无声的方式对诗人进行调侃,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在这里,溪水和山岳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诗人创作灵感的源泉,诗人未能赋诗,反而让它们感到遗憾和嘲笑,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反映出自己对创作的渴望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的敬重与感慨。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反映诗人对创作的渴望与无奈,同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慨,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人三次到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诗人对未写诗的态度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