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感时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7-27 23:21:32

诗句

米珠薪桂早年年,迭税重征更杂捐。

要使公园增广阔,安知民户苦颠连。

鳞原竟没游尘路,马埒真成布地钱。

最是穷阎新拆毁,元辰露宿益凄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21:32

原文展示

米珠薪桂早年年,
迭税重征更杂捐。
要使公园增广阔,
安知民户苦颠连。
鳞原竟没游尘路,
马埒真成布地钱。
最是穷阎新拆毁,
元辰露宿益凄然。


白话文翻译

在早年间,米和珠子都变得珍贵,而薪水和桂木也日益昂贵。
税收不断增加,杂七杂八的捐款也相继而来。
想要扩建公园,怎能知道百姓的家境已经苦不堪言?
原本的田地如今已经没有了行人走过的道路,
马车的行驶变得如同在布地上行驶一般。
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些贫困的院落刚刚被拆毁,
露宿在外的游子更加感到凄凉。


注释

  • 米珠薪桂:形容物价高涨,米和珠子的价格都很贵,薪水和桂木也不再便宜。
  • 迭税重征:指税收不断增加和再征收的现象。
  • 公园增广阔:想要扩大公园的面积。
  • 苦颠连:指百姓生活困苦,家庭受到严重影响。
  • 鳞原:指田地,鳞次栉比的样子。
  • 布地钱:形容马车的行驶与布料一样松软,暗指土地的贫瘠。
  • 穷阎:指贫穷的院落,居无定处的意思。
  • 元辰:指元旦,也可以引申为新的一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万正常(1851-1916),字子华,号存斋,近代诗人。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目睹了动荡的局势与人民的困苦,常以诗歌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民生的关切。

创作背景

《感时三首》为万正常在清末民初时期创作,正值时代变革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当时政治腐败、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感时三首 其三》是一首关注民生疾苦的作品,通过对比富贵与贫穷的对照,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反思。诗中开篇便以“米珠薪桂”的高物价引入,形象地描绘了经济的困境。接下来以“迭税重征更杂捐”揭示了政府对民众的压迫,税收不断增加,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诗人进一步指出,虽然政府希望通过扩建公园来改善环境,但却无视了民众的生活困境,形成了强烈的讽刺。

“鳞原竟没游尘路,马埒真成布地钱”两句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荒凉的田野,生动地传达出土地的贫瘠,马车行驶在上面,宛如在柔软的布料上行驶,暗示着农民的无奈与失落。结尾的“最是穷阎新拆毁,元辰露宿益凄然”更是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无家可归者的深切同情,以至于露宿街头的游子在新的一年里感受到更深的凄凉。

整首诗言辞铿锵,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米珠薪桂早年年:开篇提到米和珠子价格高昂,暗示经济困境。
  2. 迭税重征更杂捐:说明税收不断加重,民众负担加重。
  3. 要使公园增广阔:政府希望改善环境,但未考虑民众的苦难。
  4. 安知民户苦颠连:反问,如何知道百姓的生活困境?
  5. 鳞原竟没游尘路:描绘荒凉的田野,没有人来往。
  6. 马埒真成布地钱:形象地表达土地的贫瘠。
  7. 最是穷阎新拆毁:贫困的院落被拆,令人心痛。
  8. 元辰露宿益凄然:新年来临,露宿者更加感到凄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布地钱”比喻土地之贫瘠,形象生动。
  • 反问:通过反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述民生困境,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与不公,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无奈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米珠:象征物价的高涨,代表着生活的负担。
  • 公园:象征政府的政绩与虚荣,掩盖了民众的苦痛。
  • 鳞原:象征土地的荒凉与贫瘠。
  • 穷阎:象征贫困与无家可归的悲惨境遇。
  • 元辰:象征新年的希望,却与现实的凄凉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米珠薪桂”主要是指: A. 物价高涨
    B. 生活富裕
    C. 政府繁荣
    D. 节日庆典

  2. “迭税重征更杂捐”中的“杂捐”指的是什么? A. 额外税收
    B. 生活必需品
    C. 贫困救助
    D. 政府补贴

  3. 诗中提到的“穷阎”指的是: A. 富裕的家庭
    B. 贫困的院落
    C. 美丽的公园
    D. 繁华的街道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反映了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情感深沉。
  • 《静夜思》 by 李白: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万正常与杜甫: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对百姓的影响,显示了诗人在关键时刻对民生的关注,两者在情感上有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万正常传记与作品集》

这些资料能帮助深入理解万正常的创作背景及其作品的深刻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卖花声 卖花声 舟过白门有纪 卖花声 承表妹录出拙稿并留十年前诗词,以此奉谢 卖花声 秋分后,桂花海棠俱开,燕犹未去,戏作 卖花声 像生花 卖花声 卖花声 暮春感赋 卖花声 冬景 卖花声 卖花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似漆投胶 惊叹不止 污手垢面 谷字旁的字 躭病 先儿 鹵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宜辽 風字旁的字 涉想犹存 万金不换 揭地掀天 败结尾的成语 面是心非 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