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自题画诗 其三》

时间: 2025-08-11 15:10:48

诗句

何处无深山,但恐俗难免。

一心溯真源,千载不卷转。

扁舟弄桃花,此兴自不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15:10:48

原文展示:

何处无深山,但恐俗难免。一心溯真源,千载不卷转。扁舟弄桃花,此兴自不浅。

白话文翻译:

这世间哪里没有深山呢?但我恐怕仍然无法逃避世俗的干扰。我一心想要追溯那真实的源头,纵使千年过去也不会改变。坐在小船上玩弄桃花,这份兴致自然是非同寻常。

注释:

  • 何处无深山:指的是到处都有高山,喻指自然环境的丰富。
  • 俗难免:世俗的事物是难以避免的。
  • 溯真源:追溯真实的根源。
  • 千载不卷转:经历千年而不改变。
  • 扁舟:小船,象征自在的生活方式。
  • 弄桃花:玩弄桃花,表达对生活美好的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本孝(生卒年不详)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诗风多具哲理性,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深山中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反思,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自题画诗 其三》展现了戴本孝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以“深山”作为背景,隐喻了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复杂。开篇的“何处无深山”引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哲理:无论身处何地,总有自然的壮丽景观,而“但恐俗难免”则揭示了人们在追求自然美时,往往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接着,诗人表达了一种追寻真实自我的渴望,强调了在纷扰的世俗中,心灵的归属和对真实的永恒追求。最后一句“扁舟弄桃花”不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也传达了他的雅趣与闲适。整首诗在哲理与情感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既有深邃的思考,也有生活的情趣,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无深山:以问句引入,强调自然的普遍性。
  2. 但恐俗难免:表达对世俗的无奈和恐惧。
  3. 一心溯真源:显示出诗人追求真实的执着。
  4. 千载不卷转: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坚定。
  5. 扁舟弄桃花:描绘了一幅悠闲的自然画面,表现诗人享受生活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深山”与“俗难免”,形成对比。
  • 比喻:将“扁舟弄桃花”比作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追求真实自我”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世俗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纯真生活的渴望,以及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的哲学。

意象分析:

  • 深山:象征自然的纯净与人心的复杂。
  • 桃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扁舟:象征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何处无深山”,这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自然的普遍性
    • B. 山的高大
    • C. 诗人的孤独
    • D. 生活的繁忙
  2. “溯真源”中的“真源”指的是什么?

    • A. 真实的自我
    • B. 自然的源头
    • C. 世俗的生活
    • D. 死亡的终点
  3. 诗中的“扁舟弄桃花”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享受
    • C. 对人生的无奈
    • D. 对历史的回忆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戴本孝更注重内心的追寻和对世俗的反思,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心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戴本孝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 会稽妇 与蒋秘别二十六年田棐二十年罗拯十年始见之 送周直孺秘校和州都曹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哀国子黄助教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二绝 检覆叶县鲁山田李晋卿饯於首山寺留别 次韵和原甫阁下午寝晚归见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物理诊断 志冲牛斗 身字旁的字 国步艰难 髟字旁的字 蹈矩循彟 秘録 包含袁的词语有哪些 以剑补履 高字旁的字 形格势制 包含杏的成语 支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丢下耙儿弄扫帚 桊枢 清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