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3:2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3:22:38
何处无深山,但恐俗难免。一心溯真源,千载不卷转。扁舟弄桃花,此兴自不浅。
这世间哪里没有深山呢?但我恐怕仍然无法逃避世俗的干扰。我一心想要追溯那真实的源头,纵使千年过去也不会改变。坐在小船上玩弄桃花,这份兴致自然是非同寻常。
戴本孝(生卒年不详)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诗风多具哲理性,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深山中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反思,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自题画诗 其三》展现了戴本孝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以“深山”作为背景,隐喻了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复杂。开篇的“何处无深山”引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哲理:无论身处何地,总有自然的壮丽景观,而“但恐俗难免”则揭示了人们在追求自然美时,往往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接着,诗人表达了一种追寻真实自我的渴望,强调了在纷扰的世俗中,心灵的归属和对真实的永恒追求。最后一句“扁舟弄桃花”不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也传达了他的雅趣与闲适。整首诗在哲理与情感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既有深邃的思考,也有生活的情趣,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全诗围绕“追求真实自我”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世俗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纯真生活的渴望,以及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的哲学。
诗中提到“何处无深山”,这是为了表达什么?
“溯真源”中的“真源”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扁舟弄桃花”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戴本孝更注重内心的追寻和对世俗的反思,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心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