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自题画诗 其二》

时间: 2025-05-04 02:28:29

诗句

燔柴今已废,岳灵杳何托。

白云来洗崖,有额为谁斫。

涛声听松崩,响逐龙湫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28:29

原文展示:

燔柴今已废,岳灵杳何托。
白云来洗崖,有额为谁斫。
涛声听松崩,响逐龙湫落。

白话文翻译:

火柴已经不再燃烧,岳灵山的灵气又寄托于何处呢?
白云飘来,洗刷着悬崖,这些刻在石上的字,是为谁而斫刻的呢?
涛声响起,仿佛松树崩塌,声音随着龙湫的水流而落去。

注释:

  • 燔柴:燃烧的柴火。这里象征着过去的事物或经历,已成废弃。
  • 岳灵:指岳灵山,可能是作者所寄托的情感或灵魂之地。
  • :隐没、渺茫。形容灵气的去向模糊不清。
  • :雕刻、刻刻。此处指对石崖的刻字。
  • 涛声:海浪或河流的声音,代表自然的声音。
  • 松崩:松树在风中声响,象征自然的力量。
  • 响逐龙湫落:声音随着瀑布流淌而下,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本孝,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山水诗闻名,常常以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多蕴含哲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戴本孝在自然中游览时的感悟,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和灵魂归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自题画诗 其二》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消逝与灵魂寄托的深切思考。首句“燔柴今已废”开篇即带出一种苍凉感,柴火的熄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往昔的消逝;而“岳灵杳何托”则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存在意义的思考,灵气的寄托显得更加渺茫,诗人试图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依托。

接着,诗中的“白云来洗崖”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白云如洗,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与前面的抑郁形成对比。而“有额为谁斫”则质疑了人类的存在与努力的意义,暗示着在自然面前,人类的作为是多么微不足道。

最后两句“涛声听松崩,响逐龙湫落”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瀚与力量,涛声像松树的崩塌,强烈的声响中带着一种宿命的无奈。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感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燔柴今已废:意指过去的生活、经历或激情已然消逝。
  2. 岳灵杳何托:在失去依托的情况下,灵魂归宿变得无依无靠。
  3. 白云来洗崖:白云飘过,象征着洗净尘世的烦恼,带来新的希望。
  4. 有额为谁斫:质问那些刻在崖壁上的字,谁在为其付出努力。
  5. 涛声听松崩:涛声如松树的崩塌,象征着自然的巨大声响。
  6. 响逐龙湫落:声音随着水流而落,表现了自然元素之间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火柴比作已经消逝的生命,生动地表现出时间的无情。
  • 拟人:涛声被赋予了情感,似乎在诉说着某种故事。
  • 对仗:如“燔柴今已废,岳灵杳何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灵魂寄托的探寻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火柴: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白云:象征自由与希望。
  • 涛声: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声音。
  • 龙湫:暗示着水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燔柴今已废”中“废”的意思是: A. 消失
    B. 保存
    C. 重生
    D. 值得

  2. “岳灵杳何托”中的“杳”指的是: A. 高
    B. 深
    C. 渺茫
    D. 明亮

  3. 诗中提到的“白云来洗崖”,白云象征: A. 压抑
    B. 未来的希望
    C. 过往的记忆
    D. 纷争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白云千载空悠悠”与戴本孝的“白云来洗崖”,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思考,但王维更倾向于表现一种悠远的宁静,而戴本孝则在自然中探寻灵魂的归宿。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赠新平少年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游南阳清泠泉 望木瓜山 咏桂 过崔八丈水亭 野田黄雀行 鸣雁行 长相思·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目字旁的字 延首 卝字旁的字 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定决 包含顺的词语有哪些 黑字旁的字 胸中之颖 市场体系 假金方用真金镀 黾勉从事 竹巾 将在谋不在勇 业字旁的字 一叶两豆 困学 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