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0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09:35
卖花声 舟过白门有纪
作者: 龚自珍 〔清代〕
帆饱秣陵烟。回首依然。
红墙西去小长干。
好个当垆人十五,春满垆边。
如此六朝山。消此鸦鬟。
雨花云叶太阑珊。
百里江声流梦去,重到何年。
这首诗描绘了舟行于江上的情景,帆船在秣陵的烟雾中迎风而行,回首望去,依旧能看到那红墙西边的小长干。那位在酒垆前的姑娘正值青春,春天的气息盈满在她身边。如此美丽的六朝山景,消散了我心中的烦恼。雨中的花瓣和云叶显得凋零而模糊,百里长江的水声流淌着我的梦,重回这片地方又是何年?
龚自珍(1792-1841),字璱,号穆樵,清代诗人,政治家。他是晚清变法的先驱之一,主张改革,反对腐朽的封建制度。其诗风格独特,情感真挚,常反映个人的思考与时代的变迁。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之时。作者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诗以船行江上为背景,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象,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沉思。开头“帆饱秣陵烟”一句,形象地展示了帆船在江上行驶的场景,带有一种轻快而又悠然的气息。接着,作者回首望去,红墙与小长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孤独。
“好个当垆人十五,春满垆边”一句,诗人用生动的形象描绘了青春的美丽,正如春天般充满活力,同时也暗示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寻。后面的“如此六朝山”则是对传统文化的追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思考。
全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的流动,尤其是结尾“百里江声流梦去,重到何年”一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索,形成了诗歌情感的高潮,也引发读者的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青春的追忆,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真挚而深邃。
龚自珍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帆饱秣陵烟”中的“帆饱”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当垆人”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