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20:4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20:40:43
蓼花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分红间白汀洲晚,
拜雨揖风江汉秋。
看渠耐得清霜去,
却恐芦花先白头。
晚霞映照着白色的汀洲,
我在江汉的秋天里,迎着雨、拂着风。
看这蓼花能否耐得住初霜的侵袭,
却又担心芦花会先于它变得苍白。
该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江汉”可以理解为长江和汉水,象征着南方的水乡风情。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作者的情感。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自号山农,南宋著名诗人,以豪放、清丽见长,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及人生无常的感慨。
《蓼花》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天的江汉,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首句“分红间白汀洲晚”,通过色彩对比,营造出秋天傍晚的宁静氛围,红与白的搭配,象征着生命的鲜活与消逝。接下来的“拜雨揖风江汉秋”,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秋意的环境,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展现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情感。
第三句“看渠耐得清霜去”,表现出诗人对蓼花的关心,象征着对生命的珍惜与脆弱的认识,而“却恐芦花先白头”,则转向一种忧虑,生怕时间的流逝会使美好的事物先行衰退。这种情感在传统诗词中常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有对无常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人在自然景象中找到了与自身情感相契合的共鸣,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忧虑。
诗词测试:
诗中“汀洲”指的是:
A. 高山
B. 沙洲
C. 河流
D. 草地
“看渠耐得清霜去”中的“渠”指的是:
A. 我
B. 你
C. 它
D. 他们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忧虑
C. 愤怒
D. 安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