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6:38
宜齐雨中
作者: 范成大〔宋代〕
秀麦一番冷,送梅三日霖,
绿肥新荔子,红浥旧蕉心。
映竹千丝舞,垂檐一线斟。
终朝盘膝坐,卑湿恐相侵。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景象,写了初夏时节的气候变化和自然景色。冷冷的麦田,随着梅雨来临而变得清冷;新长出的荔枝肥沃多汁,旧蕉的果心则被雨水浸润得鲜红。竹影在雨中轻轻摇曳,屋檐下的水滴如同一线线的酒液缓缓滴落。诗人整天盘腿坐着,湿气弥漫,担心湿气会侵袭身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其描绘的自然景象和雨季的感受在古代诗词中常有出现,体现了文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状态的思考。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璧,号石湖,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宜齐雨中》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梅雨季节,诗人通过对雨中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自然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宜齐雨中》是一首典型的描写自然景象的古诗,诗中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初夏的雨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诗的开头“秀麦一番冷”,通过“秀”字传达出麦子青翠欲滴的生机,而“冷”则暗示着雨水带来的凉意,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送梅三日霖”描绘了梅雨的持续和滋润,表现出雨季的特点。
“绿肥新荔子,红浥旧蕉心”则描绘了新荔枝的丰盈与旧香蕉的果心被雨水滋润的鲜艳,展现出初夏丰收的气象。这里,色彩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丰盛与生机。
“映竹千丝舞,垂檐一线斟”通过描写竹影在雨中摇曳、屋檐滴水,增添了雨中的动态美感,让人感受到雨水的清新与生动。
最后两句“终朝盘膝坐,卑湿恐相侵”则反映了诗人面对湿润天气的无奈与思考,表达了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恐惧,形成了与前面景象的呼应,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风貌,还引发了人生哲理的深思,体现了范成大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雨中景象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秀麦一番冷”中的“冷”指的是什么?
A. 温度低
B. 气候的清爽
C. 麦子未成熟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映竹千丝舞”表现了什么?
A. 雨中的竹子轻盈摇曳
B. 竹子在阳光下的样子
C. 竹子的枯萎
D. 竹子的静止
诗中“终朝盘膝坐”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状态?
A. 忙碌工作
B. 享受静谧时光
C. 感到疲惫
D. 外出游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的诗中更多的是对国家和家国情怀的关注,而范成大的《宜齐雨中》则更关注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两首诗虽主题不同,但都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敏感。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完整展示了《宜齐雨中》的多方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