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尝建茗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11 00:56:06

诗句

破除汤饼睡,倚赖建溪春。

往日惟求旧,今朝遽食新。

不辞浓似粥,少待细于尘。

宝胯无多子,留须我辈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0:56:06

原文展示:

破除汤饼睡,倚赖建溪春。
往日惟求旧,今朝遽食新。
不辞浓似粥,少待细于尘。
宝胯无多子,留须我辈人。

白话文翻译:

打破了汤饼的梦,依靠着建溪的春光。
往日只求旧事,今朝急于尝试新鲜。
不怕它浓得像粥,宁愿等得细如尘。
宝贵的财富没有多少子孙,留下的只能是我们这些人。

注释:

  • 汤饼:一种用面粉制成的食品,诗中用以指代睡梦。
  • 建溪:指建溪春水,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清新。
  • :急速、迅速。
  • 不辞:不怕、不介意。
  • 浓似粥:比喻饮茶的味道浓厚。
  • 细于尘:形容茶汤清淡如尘埃般细腻。
  • 宝胯:指财富和资源。
  • 无多子:没有太多的子女。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建溪”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名山大川,意指清潭和春水,常被文人所歌颂。诗中借用“汤饼”与“茶”对比,表达了对新旧事物的思考与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几,字元白,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尤其是山水、茶文化。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对茶文化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正值春天,诗人借助茶的饮用,反映对人生和财富的感悟。

诗歌鉴赏:

《尝建茗二首 其一》是一首极具生活气息的诗歌,通过“汤饼”和“建溪春”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新事物的渴望与对旧事物的反思。诗的开头“破除汤饼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从梦中醒来的瞬间,打破了日常的平淡,仿佛是一个新的开始。接着,诗人提到“往日惟求旧,今朝遽食新”,这不仅反映了他对新茶的渴望,也反映了生活中的一种变化与成长。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茶的浓烈的欣赏,“不辞浓似粥,少待细于尘”,这是一种对品质与味道的追求,显示了他对生活细节的重视。结尾的“宝胯无多子,留须我辈人”则透露出一种对财富与传承的感慨,让人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整首诗不仅是对茶的品鉴,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充满了诗人的智慧与情感。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诗人从梦中醒来,象征着一种新的觉醒。
  • 第二句:通过时间的变化,表达对新事物的渴望。
  • 第三句:诗人不在乎茶的浓厚,宁愿等待那最细腻的品味。
  • 第四句:反思财富与后代的关系,强调个人在传承中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茶的浓烈比作粥,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旧与新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茶的品尝,表达了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新旧事物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财富传承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汤饼:象征着日常生活的平淡。
  • 建溪春:象征着生机与新鲜事物。
  • :代表着生活的品味与精神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建溪春”主要象征什么? A. 秋天的萧条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B

  2. “不辞浓似粥”表达了诗人对茶的什么态度? A. 讨厌
    B. 无所谓
    C. 喜爱
    答案:C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些方面?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新旧事物的思考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词对比: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是对饮茶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酌酒的情感。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冬至霜晴 汤田早行,见李花甚盛二首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四首 圩田二首 送简寿玉主簿之官临桂二首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八 赠写真水监处士王温叔 寒食对酒 翠樾亭前莺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止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讳犬 而字旁的字 枯骨之余 刬释 包含窖的词语有哪些 种结尾的成语 鲧殛禹兴 钻天觅缝 动念 洗耳投渊 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变开头的成语 母字旁的字 与物无竞 瞎子 讹乱 几字旁的字 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