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0:43
香黍筒为棕,灵苗艾作人。芳音邈已远,节物自常新。
香甜的糯米包成的粽子,灵芝和艾草做成的香人。芬芳的歌声早已远去,节日的物品依然常新。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纪念屈原的同时也有驱邪避疫的习俗。诗中提到的艾草和粽子正是端午节的代表物,表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灵芝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增加了节日的吉祥意味。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以诗、文、词三方面皆有成就,尤其在散文方面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端午节,体现了节日的传统习俗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节日中感受到的浓厚氛围与时间的流逝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传统和亲情的眷恋。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描绘了节日的氛围与传统习俗。开头的“香黍筒为棕”,通过形象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粽子的香甜,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接下来的“灵苗艾作人”,则将艾草与灵芝与人联系起来,表现出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节日的重视。
“芳音邈已远”一句,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随着时间流逝,传统的歌声和欢笑也逐渐远去。最后一句“节物自常新”,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表达了尽管时间在变化,但节日的物品依然保持着新鲜感,象征着传统文化的延续。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间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珍视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传统的传承。
诗词测试:
“香黍筒为棕”中的“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粽子
C. 传统节日
诗中提到的“灵苗”主要指哪些植物?
A. 玫瑰
B. 艾草与灵芝
C. 竹子
“芳音邈已远”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惆怅
C. 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的详细分析,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端午帖子·温成合四首》的诗意及其文化背景,感受到诗人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