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4:0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4:07:22
原文展示:
游园 张耒 〔宋代〕
病来久不上层台,窗有蛛丝径有苔。 为报园花莫惆怅,故教太守及春来。
白话文翻译:
我因病久未登高台,窗上结满蛛丝,小径长满青苔。 告诉园中的花儿不要悲伤,特意让太守在春天到来时再来欣赏。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此诗可能是在他患病期间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春天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病中创作的,他因病久未登高台,看到窗上的蛛丝和小径的青苔,感叹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静美。他安慰园中的花儿不要悲伤,期待自己能在春天到来时再次欣赏它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病中的景象,通过“窗有蛛丝径有苔”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静美。诗中的“为报园花莫惆怅”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儿赋予了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最后一句“故教太守及春来”,则透露出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康复的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康复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窗有蛛丝径有苔”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繁忙的街道 B. 静谧的病中生活 C. 热闹的市集 答案:B
诗中的“太守”指的是谁? A. 作者的朋友 B. 作者自己 C. 其他官员 答案:B
诗的最后一句“故教太守及春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冬天的厌恶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病痛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