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3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31:40
感怀示儿辈
辛弃疾
穷处幽人乐,徂年烈士悲。
归田曾有志,责子且无诗。
旧恨王夷甫,新交蔡克儿。
渊明去我久,此意有谁知。
在穷困的环境中,隐士能感到快乐;在岁月流逝中,烈士却感到悲伤。
我曾有归田的志向,现在却要责怪儿子没有诗才。
我与王夷甫之间的旧怨,和蔡克儿的新交情。
陶渊明离去我已久,这种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抗金诗人,生于山东,晚年定居于南宋都城临安。他的词作情感丰富,豪放洒脱,常反映国家兴亡与个人理想。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后辈的期望。辛弃疾在战斗中屡次追求理想,但屡遭挫折,晚年心境复杂,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感怀示儿辈》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后代的寄望。诗的开头通过“穷处幽人乐,徂年烈士悲”对比两种人生的态度,隐士在逆境中寻求快乐,而烈士却因岁月的流逝而感到悲伤,显示出诗人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深刻理解。接着,诗人回顾自己曾经的理想——归田隐居,但如今却对儿子没有诗才感到失望,这种情感的转变反映出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随后提到的“旧恨王夷甫,新交蔡克儿”,则是对当年政治斗争的反思及对友谊的思考。最后以“渊明去我久,此意有谁知”收尾,表达了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自己内心孤独的感受。整首诗情感细腻,字句之间流露出辛弃疾复杂的心境和对后辈的殷切期望,让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回忆,探讨了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后代的期望与失望,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旧恨”指的是谁?
诗人对儿子的期望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