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0:0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0:00:02
高亭豁可望,朝暮对溪山。
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
树侵苍霭没,鸟背夕阳还。
草带平沙阔,烟笼别戍闲。
圃畦荷气合,田径烧痕斑。
樵笛吟晴坞,渔帆出暝湾。
登临及芳节,宴喜发朱颜。
夹砌陈旌旝,褰帘进佩环。
观风南国最,应宿紫宸班。
康乐诗名旧,芜音讵可攀。
高高的亭子开阔而可远望,朝夕都能对着溪水和山峦。
野外的景色在轩窗之外展开,霞光洒落在几张席子之间。
树木侵入了青灰色的云霭,鸟儿背着夕阳归来。
草地延展至平坦的沙滩,烟雾笼罩着偏远的戍楼闲适。
菜圃中荷花的气息弥漫,田间的烧痕斑驳陆离。
樵夫在晴朗的坞边吹笛,渔帆从幽暗的海湾驶出。
登高远望正值春光好,欢宴之时面颊绯红。
夹道的墙上挂着彩旗,帘子掀起佩环轻声响动。
南国的风光最为迷人,应该在这里宿泊紫宸班。
康乐的诗名已久,杂乱的音调怎么能再追寻。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冲和,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以其政治改革和文学成就而闻名,其诗词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风格清新自然。
《见远亭上王郎中》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正值其政治改革的高峰期。诗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见远亭上王郎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诗作,展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田园风光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通过“高亭豁可望,朝暮对溪山”两句,营造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宁静的心境,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广袤而美丽的自然场景中。
接下来的“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自然与生活之间的和谐。诗中通过描绘树木、鸟儿、草地等自然元素,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宁静的安逸,这些意象既有视觉的美感,又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使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同时,诗中透出一种对南国美景的赞美与向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人文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所展现的宁静与安逸,反映了王安石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诗中“高亭豁可望”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樵笛吟晴坞,渔帆出暝湾”中的“樵笛”指的是什么?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