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7:3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7:36:14
原文展示:
送元思师 王灼 〔宋代〕
思师讲法华,众说积丘坟。 尝扰师子座,受降千人军。 犹嫌文字传,圣域未策勋。 欲唱江南曲,试披楚塞云。 良才大蔽牛,匠者宜挥斤。 箭锋或相直,对面同一欣。 古人得解脱,乃不厌多闻, 归业阅故书,请以道眼分。
白话文翻译:
元思师在讲解《法华经》,众人的解说堆积如山。 他曾扰乱讲经的座位,如同降服千军万马。 但他仍不满意通过文字传播,认为在圣人的领域尚未立下功勋。 他想要吟唱江南的曲调,尝试穿越楚地的云雾。 优秀的才能如同遮蔽牛的大布,匠人应当挥动斧头。 箭锋或许会相交,面对面时同样感到欣喜。 古人获得解脱,是因为不厌倦多闻, 回归本业阅读古书,请用道眼来分辨。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佛教和文学有深厚的兴趣。这首诗是送给一位名叫元思的僧人,表达了对元思师深厚的敬意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元思师讲解《法华经》后,王灼对其的赞颂和送别。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元思师学识和才能的敬佩,也反映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元思师讲解《法华经》的描述,展现了元思师的深厚学识和卓越才能。诗中“尝扰师子座,受降千人军”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元思师在讲经时的威严和影响力,如同降服千军万马。而“犹嫌文字传,圣域未策勋”则表达了对更高境界的追求,不满足于文字的传播,渴望在圣人的领域立下功勋。后文通过比喻和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元思师的才能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解脱和智慧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佛教和文学的深刻理解和高尚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元思师的敬佩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通过描绘元思师的学识和才能,以及对更高境界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向往,以及对解脱和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尝扰师子座,受降千人军”一句,描绘了元思师的什么特点? A. 学识渊博 B. 威严和影响力 C. 对文字的不满 D. 对江南曲的喜爱
“犹嫌文字传,圣域未策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A. 文字的传播 B. 圣人的领域 C. 江南曲的吟唱 D. 楚塞云的穿越
诗中“良才大蔽牛,匠者宜挥斤”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对仗 C. 典故 D. 拟人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