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4:59:14
原文展示
送缘庵主
王灼 〔宋代〕
上人久习静,闭门守一龛。
犹恐市尘染,西岷拨晴岚。
归来非本心,退结山中庵。
秋风入我袂,又往天之南。
南方盛法窟,誓志必穷探。
双径卧老龙,怀珠千丈潭。
东邻啸乳虎,眼光见眈眈。
礼足受半偈,安坐十年参。
我昔客吴楚,但爱云水涵。
不闻清庙瑟,浪走雪满簪。
相逢傥有日,为我举二三。
尺书附巴使,勿语洞庭柑。
白话文翻译
上人长久以来习惯于静修,闭门守护着一个小龛。
仍然担心被市井尘埃所染,于是向西岷拨开晴朗的山岚。
归来并非本意,退隐结庐于山中。
秋风穿入我的衣袖,我又将前往天之南。
南方是佛法盛行之地,我发誓要深入探索。
双径上躺着如老龙般的山脉,怀抱着深达千丈的潭水。
东邻的幼虎咆哮,目光显得凶猛。
我以礼足接受半句偈语,安坐十年参悟。
我曾在吴楚之地客居,只爱那云水相涵的景致。
未曾听闻清庙的瑟声,却四处奔波,白发满簪。
若有一天我们相逢,请为我举杯二三。
附上一封书信给巴地的使者,不要提及洞庭的柑橘。
注释
-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 习静:习惯于静修。
- 龛:小屋,此处指僧人修行的小室。
- 市尘染:被世俗尘埃所污染。
- 西岷:西边的山脉。
- 晴岚:晴朗的山间雾气。
- 本心:本来的意愿。
- 山中庵:山中的小屋。
- 法窟:佛法盛行之地。
- 双径:两条小径。
- 老龙:比喻山脉。
- 怀珠:比喻深潭。
- 啸乳虎:咆哮的幼虎。
- 礼足:以礼相待。
- 半偈:半句偈语。
- 参:参悟。
- 吴楚:古代地名,今江苏、湖南一带。
- 云水涵:云水相涵的景致。
- 清庙瑟:清庙中的瑟声。
- 浪走:四处奔波。
- 雪满簪:白发满簪。
- 尺书:书信。
- 巴使:巴地的使者。
- 洞庭柑:洞庭湖的柑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山水景致,表达隐逸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灼送别一位名叫缘庵主的僧人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修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上人久习静,闭门守一龛”描绘了僧人静修的场景,而“归来非本心,退结山中庵”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诗中的意象如“双径卧老龙,怀珠千丈潭”和“东邻啸乳虎,眼光见眈眈”生动地描绘了山中的景致和僧人的修行生活。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人久习静,闭门守一龛:描绘僧人长久以来的静修生活。
- 犹恐市尘染,西岷拨晴岚:担心被世俗尘埃所染,向西岷拨开晴朗的山岚。
- 归来非本心,退结山中庵:归来并非本意,退隐结庐于山中。
- 秋风入我袂,又往天之南:秋风穿入我的衣袖,我又将前往天之南。
- 南方盛法窟,誓志必穷探:南方是佛法盛行之地,我发誓要深入探索。
- 双径卧老龙,怀珠千丈潭:双径上躺着如老龙般的山脉,怀抱着深达千丈的潭水。
- 东邻啸乳虎,眼光见眈眈:东邻的幼虎咆哮,目光显得凶猛。
- 礼足受半偈,安坐十年参:以礼足接受半句偈语,安坐十年参悟。
- 我昔客吴楚,但爱云水涵:曾在吴楚之地客居,只爱那云水相涵的景致。
- 不闻清庙瑟,浪走雪满簪:未曾听闻清庙的瑟声,却四处奔波,白发满簪。
- 相逢傥有日,为我举二三:若有一天我们相逢,请为我举杯二三。
- 尺书附巴使,勿语洞庭柑:附上一封书信给巴地的使者,不要提及洞庭的柑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双径卧老龙”比喻山脉,“怀珠千丈潭”比喻深潭。
- 拟人:如“东邻啸乳虎,眼光见眈眈”拟人化幼虎。
- 对仗:如“上人久习静,闭门守一龛”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和佛法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上人:僧人,象征修行和静修。
- 龛:小屋,象征隐逸和静修。
- 市尘染:世俗尘埃,象征世俗生活。
- 西岷:西边的山脉,象征自然和隐逸。
- 晴岚:晴朗的山间雾气,象征自然和清新。
- 山中庵:山中的小屋,象征隐逸和静修。
- 法窟:佛法盛行之地,象征佛法和修行。
- 老龙:山脉,象征自然和隐逸。
- 怀珠:深潭,象征自然和隐逸。
- 啸乳虎:幼虎,象征自然和生机。
- 半偈:半句偈语,象征佛法和修行。
- 云水涵:云水相涵的景致,象征自然和隐逸。
- 清庙瑟:清庙中的瑟声,象征文化和艺术。
- 浪走:四处奔波,象征世俗生活。
- 雪满簪:白发满簪,象征岁月和沧桑。
- 尺书:书信,象征交流和联系。
- 巴使:巴地的使者,象征交流和联系。
- 洞庭柑:洞庭湖的柑橘,象征自然和隐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上人久习静,闭门守一龛”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僧人静修
B. 市井生活
C. 山水景致
D. 文化艺术
-
诗中“归来非本心,退结山中庵”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佛法的热爱
-
诗中“双径卧老龙,怀珠千丈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自然景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王灼《送缘庵主》: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致的描绘,而王灼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灼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