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50
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
云何得一适,亦有如生时。
寸田无荆棘,佳处正在兹。
纵心与事往,所遇无复疑。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我不如陶渊明,世事纠缠不清。
怎么才能得到片刻的安适,能像他生前那样呢?
这寸田没有荆棘,最好的地方就在这里。
心随事物而往来,遇到的事没有再怀疑的。
偶然得到了饮酒的乐趣,空杯我也常常持有。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士,代表了追求清静、自然生活的理想。“陶生”在诗中成为一种理想的象征,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纷繁世事的厌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婉约。其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和陶饮酒二十首》是苏轼在闲暇时创作的诗作,旨在表达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诗中反映了他对纷繁世事的无奈与对简单生活的渴求。
苏轼的这首诗以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作为对照,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诗的开头,苏轼自谦,认为自己不如陶渊明,揭示了他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钦佩。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安适生活的心情,虽然知道现实生活充满了烦恼与琐事,但仍希望能在生活的缝隙中找到一丝安宁。
在第二节中,诗人提到“寸田无荆棘”,暗示他对简单生活的认同,认为理想的生活方式就在眼前。他强调“纵心与事往”,表现出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即使经历了种种,也不再怀疑自己的选择,心中有一种宁静与满足。最后,提到饮酒的乐趣,象征着一种放松和释放,显示出他在喧嚣中寻求内心的平和。
整体来看,诗中透出的情感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苏轼深刻的哲理思考与独特的个性魅力。
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
云何得一适,亦有如生时:
寸田无荆棘,佳处正在兹:
纵心与事往,所遇无复疑: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同时也探求个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陶生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寸田无荆棘”意指什么?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对比苏轼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