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董传留别》

时间: 2025-06-25 23:52:07

诗句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23:52:07

原文展示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与对世俗的看法。大致意思为:用粗糙的布料裹住我的生活,但由于心中有诗书,气质自然显得高雅。我厌倦了与老儒一起煮瓠子叶,勉强跟随年轻人去踏青赏花。口袋空空,无法为春天的马匹做准备;眼前的景象让我找不到合适的女婿。得意的时候仍然可以嘲笑世俗,诏令刚湿的字迹如同乌鸦般黑暗。

注释

字词注释

  • 粗缯大布:粗糙的纺织品,象征生活的简朴。
  • 腹有诗书:心中有文学与知识,气质自然高雅。
  • 厌伴:厌倦与某人或某种生活方式为伴。
  • 瓠叶:一种植物的叶子,常用于烹饪,象征平淡的生活。
  • 举子:指求取功名的年轻人。
  • 囊空:口袋空空,象征贫困。
  • 寻春马:指春天外出游玩所需的马匹。
  • 择婿车:寻找女婿的车队,象征婚姻的事务。
  • 得意:顺利或成功的状态。
  • 诏黄新湿:指刚写好的字迹,带有新鲜的墨水,象征着刚刚开始的事物。

典故解析

  • 瓠叶:古人常用瓠子叶作为食材,象征一种平淡的生活。
  • 踏槐花:古时春天的习俗,年轻人踏青赏花,以此来象征青春与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词、散文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为苏轼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受到打压、生活清贫之际,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看法及内心的挣扎。

诗歌鉴赏

《和董传留别》是一首充满生活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审视。诗中,苏轼以“粗缯大布裹生涯”开篇,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生活状况,简单而诚实,展示了他对物质的淡泊。他认为,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由于“腹有诗书”,内心的充实与气质的高雅使他不畏艰难。

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轼表达了对社交圈的厌倦,特别是与“老儒”的交往。他选择随年轻人去踏青,既体现了他对青春活力的向往,也暗示了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与超越。诗中提到的“囊空不办寻春马”则生动地描绘了他生活的窘迫,显示出他对世俗繁华的无奈与抵触。

最后两句,苏轼在得意时仍不忘嘲笑世俗,表明了他对传统价值观念的不屑与反思,体现了强烈的个性与独立精神。通过对比世俗的繁华与自身的清苦,苏轼展示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粗缯大布裹生涯:生活条件艰苦,用粗糙的布料来包裹自己的生活。
  • 腹有诗书气自华:心中充满知识和文化,气质自然高贵。
  • 厌伴老儒烹瓠叶:对与老儒的平淡生活感到厌倦。
  • 强随举子踏槐花:勉强跟随年轻人去享受春天的乐趣。
  • 囊空不办寻春马:口袋空空,无法为春天的出游做准备。
  • 眼乱行看择婿车:眼前的景象让人迷惑,无法选择合适的女婿。
  • 得意犹堪夸世俗:在顺利时仍然可以对世俗生活发出嘲讽。
  • 诏黄新湿字如鸦:刚写下的字迹如乌鸦般黑暗,暗示着某种不安定的状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粗缯大布”与“腹有诗书”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生涯比作粗糙的布料,体现生活的艰辛。
  • 夸张:得意时对世俗的嘲讽,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苏轼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表现了他在困难中仍保持的高雅与自信,展现了对世俗价值的不屑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粗缯大布:象征贫困与简朴的生活。
  • 诗书:象征内在修养与文化底蕴。
  • 瓠叶:象征平淡的社交生活。
  • 槐花:象征青春与活力。
  • 春马:象征春天的希望与自由。
  • 择婿车:象征婚姻与世俗的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粗缯大布”象征着什么? A. 富裕生活
    B. 贫困生活
    C. 繁华生活
    答案:B

  2. 苏轼对“老儒”的交往持什么态度? A. 喜欢
    B. 厌倦
    C. 尊敬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诏黄新湿字如鸦”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书法的赞美
    B. 对世俗的嘲讽
    C. 对婚姻的期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相似之处,李白的豪放与苏轼的淡泊都表明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但苏轼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放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苏轼诗集》
  2. 《宋代文学史》
  3. 《中国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临江仙 临江仙·上灵隐 临江仙 封太史韩友兰寿 临江仙 初春 临江仙八首 其四 临江仙 新世界茶艺馆即目 临江仙 辛丑春节题叶少秉百花图 临江仙 其二 可渡桥喜晴 临江仙 戏题柬友 临江仙 甲午元夕,俞平伯教授寄示校读石头记感题,依韵和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二字与第四字反义成语大全_反义词成语精选 描写蓝天的诗有哪些?这份描写蓝天的诗句,让你轻松写出好句子_诗歌创作必备 急于事功 危急关头 冻蛰 离析分崩 阴字繁体字怎么写?阴的繁体字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老爷子 四字头的字 王字旁的字 一分一厘 噏习 众合 寸的部首有哪些字?这份超全寸部首汉字清单送给你_汉字偏旁学习 艺术字大全_艺术字设计风格与技巧 足字旁的字 一连气儿 贝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