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9:56
咏桂
作者:李白 〔唐代〕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种植桃李树,以期在城市门口获得名声和荣耀。但这些花果树虽然在春风中争相生长,却难以抵挡天霜的侵袭,荣耀也难以长久。相较之下,南山的桂树却低调地生长,绿叶垂下,根基深厚。清凉的阴影下,桂树的存在不逊色于那些追逐名利的树木,何必在乎种植者的园子是否显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才,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多涉及山水、抒怀、饮酒等主题,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正值社会风气趋向于追求功名利禄的阶段。李白通过对比桃李与桂树,表达了他对物质名利的不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李白的《咏桂》以对比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提到“世人种桃李”,直接点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追名逐利的风潮。桃李象征着名声与荣耀,而“金张门”则是显赫的代名词,暗示着人们为追求短暂的成功而不惜攀折争取。“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展现了人们为了追名逐利而不择手段的景象。
然而,随着“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李白引入了自然界的变化,提醒人们荣耀的脆弱与短暂,正如春天的花朵在霜降后凋零。接着,诗人把目光转向南山的桂树,“安知南山桂”,桂树虽低调,却有着根基深厚的气质,象征着一种内敛的美与持久的价值。最后,“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李白传达了对那些不争名利、默默奉献的桂树的赞美,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丰富。
整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意象,反映出李白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展现了他高洁的思想境界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名利与隐逸的主题,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短暂荣耀的否定和对内心宁静、真正价值的追求。诗人在强调名利如浮云的同时,赞美了桂树的扎根与持久,传达出一种高洁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桃李”象征什么?
A. 隐逸
B. 名声与荣耀
C. 自然与和谐
诗中提到“天霜”来比喻什么?
A. 名声的来临
B. 荣耀的脆弱
C. 春天的温暖
南山桂树象征着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名利
B. 内敛与高洁
C. 热闹与繁华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