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2:54
轩皇乐罢拱朝班,
天地为家不闭关。
惟有金炉紫烟起,
至今留作御前山。
轩皇(指皇帝)享乐之后,朝廷班列依旧,
天地之间视为家,不再闭门不出。
只有那金炉燃起的紫烟,
至今仍留在御前的山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享乐生活的反思。轩皇乐罢后,朝廷依旧运转,象征着权力的延续;而“天地为家”的意象则体现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开放心态的向往。“金炉紫烟”则寓意着奢华和权力的象征,暗示着即便在享乐中,也有留存于世的精神财富。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涧翁,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黄庭坚在诗词创作中强调个性与情感,常常将个人的感受与历史、自然相结合。
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皇权生活的观察,反映出对社会政治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皇帝生活方式的思考。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朝廷的日常景象,表面上是对皇帝享乐生活的记录,实际上却反映了对权力运作的冷静观察。后两句则通过“金炉紫烟”这一细节,表达了奢华生活中的某种虚无感,暗示着权力与享乐之间的距离。整首诗在情感上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权力、享乐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反省。
黄庭坚的字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金炉”象征什么?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黄庭坚与苏轼的诗都对皇权生活有所描绘,但黄庭坚的作品更加内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思考,而苏轼的诗则多了几分豪放与洒脱,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