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时间: 2025-04-26 03:33:33

诗句

摧藏褫冠冕,寂寞归丘园。

一瓢俱好学,伯仲吹篪埙。

正以此易彼,高车择朱门。

得失固有在,难为欲人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3:33

原文展示

摧藏褫冠冕,寂寞归丘园。
一瓢俱好学,伯仲吹篪埙。
正以此易彼,高车择朱门。
得失固有在,难为欲人言。

白话文翻译

将冠冕之华丽摧毁,孤独地回归乡间的园林。
一瓢水的清澈适合求学,伯仲之间如同吹奏竹笙和埙。
正因如此而互相转换,优越的车马选择了显赫的门第。
得失本是常理,难以让他人来评说。

注释

字词注释

  • 摧藏:摧毁隐藏的东西。
  • 褫冠冕:剥去头上的华丽冠冕。
  • 丘园:乡间的园林。
  • 伯仲: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兄弟。
  • 吹篪埙:演奏乐器,表示一种交流。
  • 高车:豪华的车马。
  • 朱门:显赫的家庭。
  • 得失:获得与失去的事情。
  • 欲人言:希望别人来评说。

典故解析

  • “高车择朱门”:指古代贵族的生活方式,强调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淡泊与对学问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社会地位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冠冕”的摧毁与归隐丘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黄庭坚在诗中提到“一瓢俱好学”,强调了求知的重要性,这是他对自己一生追求的自我肯定。诗中提到的“伯仲吹篪埙”,则通过音乐的比喻,寄托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与珍视。

在“高车择朱门”中,诗人对世俗的批判与对名门望族的反思,显示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而最后一句“得失固有在,难为欲人言”,则是一种洒脱的态度,告诫人们对得失看淡,听任世人的评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黄庭坚的哲思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摧藏褫冠冕:开篇即揭示出诗人对权势地位的反感,象征着对世俗繁华的否定。
  • 寂寞归丘园:选择归隐,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一瓢俱好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象征着知识的价值。
  • 伯仲吹篪埙:用乐器比喻人际关系,暗示和谐与交流。
  • 正以此易彼:表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关系转变。
  • 高车择朱门:批判社会对名利的追逐与选择。
  • 得失固有在:表达对人生得失的平和态度。
  • 难为欲人言:表示对他人评论的不在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求学比作饮水,强调其重要性。
  • 对仗:如“伯仲吹篪埙”,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世俗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名利的超脱,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冠冕:象征权势与名利。
  • 丘园:象征归隐与宁静。
  • 一瓢:象征求知的渴望。
  • 高车:象征社会地位与豪华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车”象征什么?
    A. 学识
    B. 财富与地位
    C. 友谊
    D. 自由

  2. “一瓢俱好学”中的“一瓢”主要指什么?
    A. 食物
    B. 书籍
    C. 水
    D. 学习的态度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 李白《将进酒》:对于人生的态度与对名利的放下。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的作品都涉及对官场的反思,但黄庭坚更为内敛,倾向于自我修养;而苏轼则更加外向,关注社会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和和承制见赠 代书寄程正叔 依韵和张元伯职方岁除 观物吟 戏谢富相公惠班笋三首 其三 秋怀三十六首 人事吟 偶见吟 经世吟 王氏螟罗氏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提手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弃邪归正 舟字旁的字 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轻挑漫剔 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附翼攀鳞 巳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卓而出群 峡纸 袍泽之谊 倾巢而出 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惜伤 剔发 举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