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时间: 2025-05-24 02:01:01

诗句

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玉函金钥天上来,紫衣敕使亲临启。

纷纶过眼未易识,磊落挂壁空云委。

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

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君不见长安永宁里,王家破垣谁复修。

元章作书日千纸,平生自苦谁与美。

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

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疑圣智。

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鲁公余乞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2:01:01

原文展示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苏轼

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玉函金钥天上来,紫衣敕使亲临启。
纷纶过眼未易识,磊落挂壁空云委。
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
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君不见长安永宁里,王家破垣谁复修。
元章作书日千纸,平生自苦谁与美。
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
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疑圣智。
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鲁公余乞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书籍的珍贵和保护,表达了苏轼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与感慨。诗的前半部分提到书籍在三馆中曝晒以防虫蛀,暗示书籍的脆弱与珍贵,也提到了青李和来禽,象征着时光与自然的流转。接着,诗人通过对秋蛇春蚓的描写,反映出生命的交替与自然的美丽。

后半部分则转入哲思,提到“玉函金钥天上来”,暗示书籍如天上的珍宝,而“紫衣敕使亲临启”则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尊重。接下来的句子“纷纶过眼未易识”强调了知识的广泛与复杂,让人难以一目了然。诗人反思自己的追求,感叹时光的流逝与知识的难得,甚至提到“忍饥看书泪如洗”,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艰辛。

注释

  1. 三馆:指古代的藏书馆或书库。
  2. 蠹毁:指书籍被虫蛀或损坏。
  3. 青李:指青色的李子,象征自然与时间。
  4. 秋蛇春蚓:秋天的蛇与春天的蚯蚓,表现自然界的交替。
  5. 玉函金钥:比喻书籍的珍贵与价值。
  6. 紫衣敕使:指皇帝派来的使者,象征权威与知识的传承。
  7. 长安永宁:指历史上著名的长安地区,暗示文化的衰落。
  8. 元章:指王羲之,著名书法家,强调书法艺术的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常常以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感受,倡导文人应具备爽朗的性情与高尚的品德。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经历了政治风波后的反思时期。诗中所表现的对书籍的珍惜和对知识的渴望,反映了他在困境中对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苏轼对书籍的珍视和对知识的渴望。诗的开头就用“三馆曝书防蠹毁”引入,立刻吸引读者思考书籍的价值与脆弱,随即以自然的景象作比,表达出文化与自然的交融。苏轼通过“玉函金钥”和“紫衣敕使”的比喻,引导读者思考知识的来源与珍贵,构建起一种文化的神圣感。

在情感上,诗人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在追求知识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与失落。“忍饥看书泪如洗”一句尤为动人,表达了他在物质匮乏中对精神食粮的不懈追求。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艺术成就,更透视了他对人生与文化的深刻理解,具有强烈的哲理性与现实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馆曝书防蠹毁:在书馆中曝晒书籍以防虫蛀,暗示书籍的珍贵与易损。
  2. 得见来禽与青李:看见自然中的生物,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3. 秋蛇春蚓久相杂:秋冬与春夏的生物交替,象征自然的变迁。
  4. 野鹜家鸡定谁美:探讨自然与人造之间的美,反思文化的本源。
  5. 玉函金钥天上来:书籍如天上珍宝般高贵,象征知识的难得。
  6. 紫衣敕使亲临启:权威的使者传达知识,反映对知识的尊重。
  7. 纷纶过眼未易识:知识繁多,难以一一识别与掌握。
  8. 磊落挂壁空云委:书籍悬挂在墙上,象征知识的可望而不可即。
  9. 归来妙意独追求:诗人归来后仍独自追求更高的理解。
  10. 坐想蓬山二十秋:回忆往昔的岁月,感慨时光的流逝。
  11. 怪君何处得此本:对知识来源的疑问,表达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12. 巧偷豪夺古来有:历史上知识被巧妙获取的现象,反思人性。
  13. 一笑谁似痴虎头:幽默地批判那些痴迷于知识却未能理解的人。
  14. 君不见长安永宁里:提及长安,反映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衰落。
  15. 王家破垣谁复修:感叹世代的变迁与文化的破坏。
  16. 元章作书日千纸: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如千纸般珍贵。
  17. 平生自苦谁与美:反思个人努力与他人共鸣的孤独。
  18. 画地为饼未必似:比喻追求知识的艰辛与不易。
  19. 要令痴儿出馋水:希望能引导无知者走向智慧。
  20. 锦囊玉轴来无趾:形容书籍之珍贵与难得。
  21. 粲然夺真疑圣智:书籍的光辉让人怀疑其真实与智慧。
  22. 忍饥看书泪如洗:因饥饿而流泪,表达对知识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函金钥”暗示书籍的珍贵。
  • 对仗:诗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重意象的叠加,表现出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知识的渴求、对文化传承的珍视,以及对时代变迁的反思。苏轼通过对书籍的描绘,传达了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与思考,表现出文人应具备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三馆:象征文化与知识的殿堂。
  2. 青李:代表自然的美好,隐喻时间的流逝。
  3. 秋蛇春蚓:生物的交替,象征生命的无常。
  4. 玉函金钥:象征知识的珍贵与稀有。
  5. 紫衣敕使:代表权威与知识的传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馆”指什么?

    • A. 宫殿 B. 藏书馆 C. 学校 D. 西山
  2. “玉函金钥”比喻了什么?

    • A. 财富 B. 知识 C. 权力 D. 美德
  3. 诗中“忍饥看书泪如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B. 悲伤 C. 渴望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与苏轼在写作风格上均体现出对社会的关怀,但杜甫的诗更具悲剧色彩,而苏轼则融入了更多的哲思与个人情感。两位诗人在文化的传承与个人的探索上,有着共同的追求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苏轼传》
  • 《中国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嘉运 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 人事 览柳浑汀洲采白蘋之什,因成一章 惜牡丹 忆牡丹 画松 尚书惠蜡面茶 追和常建叹王昭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持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持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車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绅的拼音及汉字解析_绅的读音与用法详解 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棋布星罗 通时 麻灰色 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浪船 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帛的词语有哪些 锵金铿玉 取名致官 描写夜晚的诗句现代诗_夜晚现代诗精选 龝字旁的字 丁字旁的字有哪些?带丁的汉字大全 撞倒南墙 色如死灰 4个火念什么字_4个火的汉字解析与拼音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