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1:1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1:12:21
少年多病怯杯觞,老去方知此味长。
万斛羁愁都似雪,一壶春酒若为汤。
次韵乐著作天庆观醮
浊世纷纷肯下临,梦寻飞步五云深。
无因上到通明殿,只许微闻玉佩音。
年轻时多病,怕喝酒杯中的酒,等到老去才知道这味道是那么悠长。
万斛的忧愁就像雪一样消融,一壶春酒就像温暖的汤。
我接着韵律写下这首诗,送给乐著作在天庆观的醮会。
在这纷乱的世道中,谁又肯轻易下到人间,梦想中我飞步而至五云之上。
无缘上到通明殿,只能隐约听见玉佩的声音。
“万斛羁愁”取自古代对忧愁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通明殿”常指道教和佛教的圣地,象征着理想的追求与心灵的寄托。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的风格,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经历坎坷之时,诗人将个人情感与世事困扰融入酒中,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以酒为线索,贯穿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少年多病”与“老去方知”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酒在诗中不仅是饮品,更是情感的寄托和生活的慰藉。接下来的“万斛羁愁都似雪”以雪的消融比喻忧愁的释怀,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释然。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现实的反思,经历过人生的起伏,苏轼对尘世的纷扰感到无奈,甚至向往超然的境界,但又因为现实的桎梏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整首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人生的豁达,体现出苏轼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态度,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整首诗反映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青春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同时展现出一种超然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苏轼在诗中提到“少年多病怯杯觞”,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年轻时身体健康,喜欢喝酒
B. 年轻时多病,害怕喝酒
C. 年轻时勇敢,喜欢饮酒
本诗中提到的“万斛羁愁都似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愁的存在
B. 忧愁的消散
C. 忧愁的积累
诗中提到的“通明殿”象征着:
A. 现实的困扰
B. 理想的追求
C. 酒的滋味
苏轼的《次韵乐著作送酒》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以酒为主题,但苏轼更注重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而李白则表达了更为豪放的情感与对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