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0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7:31
刘克庄的《念奴娇(二和)》原文如下:
并游英俊,从头数富贵消磨谁纪。
道眼看来,叹人生如寄,家如旅邸。
教婢羹藜,课奴种韭,聊诳残牙齿。
草堂绵,百年栖托于此。
岁晚笔秃无花,探怀中残锦,翦裁余几。
腰脚顽麻,赐他灵寿杖,也难扶起。
离绝交游,变更名姓,日暮空山里。
老儋复出,不知谁氏之子。
这首诗的意思是:与英俊之士一同游玩,回忆往昔的富贵与荣耀,谁能记得这些呢?从道理的角度来看,叹息人生如同寄居,家不过是旅馆。让我教女仆煮些简单的羹汤,叫奴仆去种韭菜,聊以打发这快要失去的牙齿。我的草堂虽小,却是我百年栖息的地方。年末时笔墨枯竭,缺少花香,翻找怀中的残锦,裁剪剩余的几片。我的腰脚已经麻木,赐给我灵寿的杖,也难以支撑我起来。与朋友的交往已然断绝,名字与姓氏也都改变,黄昏时分独自走在空山里。老儋再次出现,不知他是哪个家族的孩子。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光祖,号白沙,南宋诗人、词人。他以豪放的词风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尤其擅长豪放派的词作。刘克庄在诗词中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念奴娇(二和)》创作于刘克庄晚年,正值南宋的衰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他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昔日繁华的追忆。
《念奴娇(二和)》是一首感慨人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如梦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并游英俊”引入,回顾过去的辉煌与豪情,但随即转向对人生无常的叹息,显示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词中“教婢羹藜,课奴种韭”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接受与适应,象征着对物质追求的放下与内心的平静。他在草堂中栖息,虽然环境简朴,却能找到一丝安宁。“岁晚笔秃无花”,更是体现了诗人创作的艰难与思绪的枯竭。
此外,诗中对交游的绝望和对身份的淡漠,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重新审视,及对社会变迁的无奈感。最后,诗人以景抒情,在黄昏的空山中独行,表达了孤独与沉思,令人深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交游、家庭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诗人用简朴的生活和孤独的心境,反映出对社会变迁的无奈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选择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富贵荣华
B. 人生无常
C. 友谊的重要
D. 田园生活
填空题:诗中提到“教婢羹藜,课奴种韭”,象征着诗人对__生活的接受。
判断题:诗中“岁晚笔秃无花”表达了诗人写作灵感的丰富。(对/错)
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刘克庄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人生的思考,而苏轼则更多表达了对历史与壮丽河山的怀念。两者都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刘克庄的诗更显得沉重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