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4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47:18
人生堂堂七尺身,本与圣哲均称人。
唐虞乃可让天下,光被万世常如新。
哀哉末俗去古远,斫丧太朴浇全淳。
豆羹箪食辄动色,攘窃乃至忘君亲。
锱铢必先计利害,讵肯冒死求成仁?
不欺当从一念始,自古孝子为忠臣。
人生在世,身高七尺,理应与圣人和贤者同等尊重。唐虞时代的圣君,能够让位于贤者,光明正大,流传千古,永远焕发新的光彩。可惜的是,今天的风气远离了古代的淳朴,斩断了本真的品质,浇薄了纯洁的道德。人们为了一碗豆羹,一份食物而动容,甚至为了私人利益而忘却了父母和君王。每一分每一厘都要先考虑利益,哪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追求仁义?不欺骗别人应从自己的念头开始,自古以来,孝子也正是忠臣。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因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诗豪”。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多次战乱和政治动荡,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感寓》创作于南宋时期,那个时代国家面临外敌侵扰,内政腐败,陆游作为忠臣和诗人,借此诗歌表达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古代贤德的怀念。
《感寓》不仅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严厉批评。诗中陆游以“堂堂七尺身”开头,强调每个人都应有的尊严和价值,接着通过对唐虞时代的回顾,表达了对古代政治理想的向往。诗中“哀哉末俗去古远”一句,直抒胸臆,流露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失落。
陆游用平实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当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斤斤计较,“豆羹箪食辄动色”形象地表现出人性中的卑微与贪婪。最后,诗人通过“不欺当从一念始”强调诚实与忠义的重要,提醒人们从内心的思考开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整首诗以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关怀,反映了陆游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人性的悲悯与思考。
人生堂堂七尺身,本与圣哲均称人。
唐虞乃可让天下,光被万世常如新。
哀哉末俗去古远,斫丧太朴浇全淳。
豆羹箪食辄动色,攘窃乃至忘君亲。
锱铢必先计利害,讵肯冒死求成仁?
不欺当从一念始,自古孝子为忠臣。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性贪婪的警醒、对古代美德的怀念以及对现代社会风气的批判,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个爱国者和道德守护者的责任感。
陆游在诗中提到哪个历史时期的统治者?
A. 夏商时期
B. 唐虞时期
C. 明清时期
D. 现代
“锱铢必先计利害”的含义是什么?
A. 追求仁义
B. 斤斤计较
C. 忘却亲情
D. 崇尚古德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古代的赞美
B. 对人性的批判
C. 对自然的描绘
D. 对爱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