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0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8:05:40
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
李端〔唐代〕
才子神骨清,虚竦眉眼明。
貌应同卫玠,鬓且异潘生。
初戴莓苔帻,来过丞相宅。
满堂归道师,众口宗诗伯。
须臾里巷传,天子亦知贤。
出诏升高士,驰声在少年。
自为才哲爱,日与侯王会。
匡主一言中,荣亲千里外。
更闻仙士友,往往东回首。
驱石不成羊,指丹空毙狗。
孤帆淮上归,商估夜相依。
海雾寒将尽,天星晓欲稀。
潮头来始歇,浦口喧争发。
乡树尚和云,邻船犹带月。
到洞必伤情,巡房见旧名。
醮疏坛路涩,汲少井栏倾。
别我长安道,前期共须老。
方随水向山,肯惜花辞岛。
怅望执君衣,今朝风景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子吉中孚官拜楚州后的归途景象。他的神情清朗,眉眼间透着明亮的智慧,容貌与卫玠相似,但发鬓又不同于潘生。他刚刚戴上莓苔制成的帽子,来过丞相的宅邸。满堂的人都在称颂他,大家都认为他是诗歌的宗师。短短时间内,这些消息在巷子里传开,连天子也知道了他的才华,特意发布诏令,升他为高士,声名远扬,尤其在年轻人中间。他自己也因才智受到重视,常常与侯王交往。匡主对他的一句话,荣宠他的亲属千里之外。更有仙士的朋友,时常回首往事。诗中提到的“驱石不成羊,指丹空毙狗”表示他在仕途上的种种不如意。孤舟在淮水上归来,夜里与商人的船相依相伴。海雾快要散去,星星在清晨的天际变得稀少。潮头开始平静,港口的喧嚣逐渐消散。乡间的树木依然与云朵和谐,邻船上仍挂着月光。到达故乡总是令人伤感,巡房时看到旧日的名字。祭坛的路渐渐变得崎岖,打水的井栏也倾斜了。告别长安的路上,前期的友人都已白头。顺着水向山而去,怎能轻言告别这美丽的岛屿?我怅望着握着君子的衣物,今朝的风景真好。
作者介绍:李端,唐代诗人,生于大历年间,擅长五言律诗,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端送别好友吉中孚时,表达了对友人仕途亨通的祝福与对离别的惆怅。
李端的《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是一首充满友谊与祝福的诗,诗人通过对吉中孚的描绘,展现了才子风采与仕途的光辉。开篇以“才子神骨清”引出对友人的赞美,营造出一种崇高而清新的气质。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主人公的形象鲜活而生动。诗人对吉中孚的敬重与期望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
接着,诗人描绘吉中孚在丞相宅邸的情景,表明他因才华而受到重视,众口相传,连天子也知道了他的贤能。诗中提到的“匡主一言中,荣亲千里外”,显示了吉中孚在朝廷中的重要性,甚至能够惠及到他的家族。随着诗意的发展,李端又将视角转向了归途,描写归乡的情感,不免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过去的回忆,尤其是“到洞必伤情,巡房见旧名”,更是让人感受到离别的伤感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层次分明的意象,使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现了李端深厚的诗歌功力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吉中孚的祝福和对归乡的惆怅,深刻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理想仕途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端的《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主要描绘了哪位才子的归途?
诗中提到“孤帆淮上归”,请问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潮头来始歇,浦口喧争发”中,潮头和浦口分别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