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偈三首》

时间: 2025-04-27 03:15:34

诗句

剔起灯来是火,历劫无明照破。

归堂撞见圣僧,几乎当面蹉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5:34

原文展示:

剔起灯来是火,
历劫无明照破。
归堂撞见圣僧,
几乎当面蹉过。

白话文翻译:

点燃灯火,火焰在闪烁,经过无数劫难,终于照破了无明(无知)。回到寺堂时,恰好遇见了圣僧,几乎在脸上擦肩而过。

注释:

  • 剔起:点燃、点亮。
  • 历劫:经历了许多磨难。
  • 无明:佛教用语,指无知、迷惑。
  • 撞见:偶然遇见。
  • 圣僧:指高僧、智者。
  • 蹉过:擦肩而过,有错过之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祖元,是宋代的一位高僧,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诗作可见其深厚的佛教修养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他的诗作多涉及佛教思想,强调内心的觉悟与智慧。

创作背景:

这一诗作可能是在一天的修行结束后,诗人回到寺庙的途中所作。通过对灯火的描写,表现出内心的觉悟与领悟,反映了他在经历了世间的纷扰后,依然保持着一颗宁静的心灵。

诗歌鉴赏:

《偈三首》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佛教修行者对内心觉悟的深刻理解。首句“剔起灯来是火”直接描绘了点燃灯火的画面,象征着内心的觉醒和智慧的光明。接下来的“历劫无明照破”则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在经历世间劫难后,所获得的智慧和觉悟。这里的“无明”不仅仅指无知,更是指一种迷惑与困惑的状态,只有经历了种种磨难,才能够破除这种状态,洞察真理。

第三句“归堂撞见圣僧”则展现了诗人归来的情景,正当他在思索时,遇到了高僧,这一瞬间的相遇充满了哲理的意味。最后一句“几乎当面蹉过”则透露出一种对佛法的追求和无奈,仿佛在说,明明有智慧在身边,却又似乎错过了什么。

整首诗以灯火为引子,串联起觉悟、无明与高僧的意象,构成了一幅修行者在世间历练与内心探索的图景,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剔起灯来是火:点燃的瞬间象征着觉醒,火焰代表着智慧与真理的光明。
  2. 历劫无明照破:经过种种磨难,终于能够洞悉事物的真相,打破无明的束缚。
  3. 归堂撞见圣僧:在修行的过程中,偶然遇到智慧的引导者,体现了修行路上的缘分。
  4. 几乎当面蹉过:与圣僧的相遇虽近在咫尺,却又似乎错失了重要的启示,反映出对真理的渴望和追求的复杂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灯火象征着智慧,劫难象征着人生的考验。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使得整体更为和谐。
  • 意象:灯火、圣僧等意象互为呼应,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与觉醒,揭示了佛教思想中对无明的反思与对智慧的追求。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火:象征觉悟与智慧。
  • 历劫:代表人生的磨难与考验。
  • 圣僧:象征智慧的引导者。
  • 无明:象征内心的迷惑与无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剔起灯来是火”中“灯”象征什么? A. 迷惑
    B. 智慧
    C. 生命
    D. 黑暗

  2. “几乎当面蹉过”中的“蹉过”是什么意思? A. 相遇
    B. 失去
    C. 错过
    D. 祝福

  3. 该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爱情的追求
    B. 对佛法的反思与追求
    C. 对人生的无奈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偈三首》:两者都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但前者更多的是思乡情感,后者则强调佛教哲理的思考。
  • 《登高》与《偈三首》: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感受,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佛教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白菊三首 杏花 山中 牡丹 诗品二十四则·纤秾 故乡杏花 重阳 诗品二十四则·典雅 诗品二十四则·含蓄 元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唇齿相须 呕血 面字旁的字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包含椓的词语有哪些 云水斋 夕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绳河 小集团 四统 至字旁的字 汗流满面 朋心合力 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