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杏花》

时间: 2025-05-13 00:10:28

诗句

诗家偏为此伤情,品韵由来莫与争。

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0:10:28

原文展示:

杏花
诗家偏为此伤情,
品韵由来莫与争。
解笑亦应兼解语,
只应慵语倩莺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作者往往因杏花而伤感,
其韵味的品味从来不需要争执。
笑声也应该理解其中的含义,
只应该懒得用语言来回应那黄莺的歌声。

注释:

  • 伤情:感情受到伤害或触动。
  • 品韵:品味韵律。
  • 解笑:理解笑声。
  • 倩莺声:美丽的黄莺的歌声。

典故解析:

“杏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爱情的萌芽。杏花的美丽和易逝,常常让人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情感的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子建,号青溪,唐代诗人,著名的文人雅士。他的作品多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表现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

《杏花》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文化繁荣,文人墨客多以自然为题材,寄托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杏花的伤感情绪。诗的开头“诗家偏为此伤情”直接表明了杏花给诗人带来的情感波动。杏花的美丽与短暂,代表了生命的无常和爱情的脆弱。诗人在此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同时也道出了许多文人对自然的共鸣与感慨。

接下来的“品韵由来莫与争”,则表现了对艺术的超然态度,强调对于诗歌韵律的理解与感受,是一种内心的自我修养。最后两句“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传达了一种对笑声和语言的思考,暗示着在自然的声音中,或许更能感受到情感的真谛。

整体而言,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情感与自然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诗家偏为此伤情:诗人因杏花的美丽而感到伤感,表明了杏花在其心中引发的情感波动。
  2. 品韵由来莫与争:对韵律的赏析无需争辩,强调内心的感受与理解。
  3. 解笑亦应兼解语:理解笑声的同时,也要理解其中的内涵,反映了诗人对于情感的细腻观察。
  4. 只应慵语倩莺声:或许用不着言语,倩莺的歌声已足以表达一切,隐含着对自然声音的推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花比作情感,暗示其美丽与脆弱。
  • 拟人:将自然的声音赋予人性,使其更具情感色彩。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使得整首诗韵律和谐,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杏花引发的情感,表现了对生命和爱的思考,强调了自然的声音与情感的直接联系,表达了一种超越语言的深邃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萌芽。
  • 倩莺:代表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常作为爱情与情感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哪个意象引发了伤感情绪? A. 桃花
    B. 杏花
    C. 梅花
    D. 菊花

  2. 诗人认为品韵的理解需要怎样的心态? A. 争辩
    B. 超然
    C. 指责
    D. 忽视

  3. “解笑亦应兼解语”中的“解”字意思是什么? A. 解决
    B. 理解
    C. 放弃
    D. 解释

答案:

  1. B. 杏花
  2. B. 超然
  3. B. 理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景象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乡愁的表现。
  • 《春望》:则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司空图研究》

相关查询

满江红 过平原县东门,谒颜鲁公祠 满江红 戏题小影 满江红 怀人 满江红 经吴陵试院有作,用迦陵词韵二首 其一 满江红 其二十四 既庭见示小影用悔庵回韵赠之 满江红 仓江分韵送晏钤干词 满江红 岁晚有怀仲弘元帅 满江红 为大丞相史公寿 满江红 其一 次姜白石平韵寄怀 满江红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木字旁的字 老而弥坚 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文字旁的字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德音莫违 隐忧 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操制 齮扼 豕字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包含巴的词语有哪些 夜半更深 毕恭毕敬 狐踪兔穴 马字旁的字 神州陆沉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