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7:38
重九前江干野步
作者: 徐寅吉 〔清代〕
重阳节近动游情,景色秋深满眼清。
两岸芦侵衰鬓白,一林枫醉夕阳晴。
江中浪定涵帆影,天半云飞带雁声。
未到题糕先寄赏,笇来真不负斯行。
重阳节快到了,心中产生了游玩的情绪,眼前的景色随着秋天的深入而愈加清晰。
两岸的芦苇已侵染了白发,树林中的枫叶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醉人。
江面波澜不惊,映照着帆船的影子;天空中的云彩飞过,伴随着大雁的鸣叫。
虽然还没到品尝重阳糕的时刻,但我已经收获了这次出游的美好体验,这次行程真是不虚此行。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源于《周易》中的阴阳理论,后来演变为登高、赏菊的节日习俗。诗中提及的“题糕”即重阳糕,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徐寅吉(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主。他的诗风常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本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夕,诗人以游玩为契机,表达了对秋天的美景和重阳节习俗的向往和赞美,也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重九前江干野步》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和重阳节情感的诗作。全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游历情怀与对时光的思考。首句“重阳节近动游情”直接点明了诗作的主题,表达了即将到来的重阳节带来的游玩冲动。接下来,诗人用“景色秋深满眼清”勾勒出秋天的清爽和明朗,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两岸芦侵衰鬓白”一句,利用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对自然的深切感受。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往往能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使得作品更为深刻。接下来的“江中浪定涵帆影,天半云飞带雁声”则营造了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江景,展现出一种和谐与安详。
最后两句“未到题糕先寄赏,笇来真不负斯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风景的珍惜,也暗示了对重阳节传统的期待。全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日美景的赞美和对重阳节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重阳节通常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A. 八月
B. 九月
C. 十月
诗中提到的“两岸芦侵衰鬓白”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游玩的期待
“江中浪定涵帆影”中“涵帆影”指的是什么?
A. 帆船的影子在水面上映出
B. 风平浪静的江面
C. 江中的鱼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