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公立承事见贶佳什》

时间: 2025-04-26 04:34:01

诗句

竹外孤亭思渺然,与君持酒傲壶天。

不须五斛称焦遂,一酌高谈骇四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4:01

原文展示:

竹外孤亭思渺然,与君持酒傲壶天。不须五斛称焦遂,一酌高谈骇四筵。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外的孤亭中,思绪飘渺而远,与朋友共举酒杯,傲然面对广阔的天空。无须用五斛酒来称量成功,一杯酒下肚,畅谈高论便令四方宾客惊叹。

注释:

字词注释:

  • 渺然:微小而模糊,形容思绪不清晰。
  • 壶天:指广阔的天空。
  • 五斛:古代的度量单位,五斛是指很大数量的酒。
  • 焦遂:指达到目的。
  • 高谈:高水平的讨论或辩论。
  • :惊讶、震惊。

典故解析:

  • “五斛称焦遂”可以理解为不需要用数量来衡量成就,强调内心的满足与自信。
  • 诗中提到的“高谈”则表现了士人的风范,追求理想与品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字子昂,号白溪,出身于书香门第。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相聚之际,酒酣耳热,情绪高涨之时。表现出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洒脱态度,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次韵公立承事见贶佳什》是一首意蕴深远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竹外孤亭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渺远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开篇“竹外孤亭思渺然”,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时的思绪,仿佛在与大自然对话,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孤寂之感。然而,随着“与君持酒傲壶天”一句的引入,诗的情感随之转变,友情的温暖和对生活的热爱瞬间充盈整个作品。酒在这里不仅仅是饮品,更是连接彼此情感的媒介。

接下来的两句,“不须五斛称焦遂,一酌高谈骇四筵”,诗人更加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洒脱,不需要外界的评价来证明自我价值。这里的“高谈”则显示了诗人的思想深度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暗示着与友人之间的共鸣。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变化,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是对士人精神世界的绝佳描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外孤亭思渺然:孤亭外的竹林,带来一种渺小而模糊的思绪,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 与君持酒傲壶天:与朋友共饮,傲视无垠的天空,表现出对生活的自信与豪放。
  • 不须五斛称焦遂:强调内心的满足,不需要用数量来衡量成就。
  • 一酌高谈骇四筵:一杯酒下去,畅谈高论,使周围的宾客都感到惊叹,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壶天”比喻广阔的天空,增强了意境。
  • 对仗:如“持酒”与“骇筵”,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酒,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自我价值与内心世界的独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宁静。
  • :隐喻独处时的思考空间。
  • :象征友情、欢愉与内心的满足。
  • :象征自由与广阔的胸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渺然”指的是什么?

    • A. 清晰
    • B. 模糊
    • C. 明亮
    • D. 深邃
  2. “与君持酒傲壶天”中的“傲”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自卑
    • B. 自信
    • C. 忧愁
    • D.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五斛”代表了什么?

    • A. 时间
    • B. 数量
    • C. 地点
    • D. 关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李弥逊与王维的作品,李弥逊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与情感的交流,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哲思。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弥逊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其一 采桑子·宜春苑外楼堪倚 浣溪沙 与郑几夫 菩萨蛮 其五 清平乐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提土旁的字 止字旁的字 毫无疑问 推枯折腐 恒等式 乚字旁的字 何居 清醮 水调歌头 前躅 包含荩的词语有哪些 苦乐不均 貝字旁的字 大成 瓦字旁的字 眇眇之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