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便风经雁汊宿荻港是日舟行四百里三首》

时间: 2025-05-03 22:01:25

诗句

瞬息四百里,经行三十年。

此时真缩地,当日信梯天。

岸过人回首,山浮浪驾肩。

望尘何足羡,御寇正泠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1:25

原文展示:

便风经雁汊宿荻港是日舟行四百里三首
岳珂 〔宋代〕

瞬息四百里,经行三十年。
此时真缩地,当日信梯天。
岸过人回首,山浮浪驾肩。
望尘何足羡,御寇正泠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舟行四百里时的感受。他感叹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缩短,仿佛只需一瞬便可行遍四百里。过去的三十年似乎在此刻变得短暂而无足轻重。诗人回望岸边,看到人们的身影在回首,山峰似在浪涛中浮动,给人一种动感的印象。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释然与不羡慕,内心却是面对外敌的冷静与坚毅。

注释:

  • 瞬息:一瞬间。
  • 经行:旅行,行走。
  • 缩地:形容空间变得很小,行程缩短。
  • 信梯天:指与天相连的信物,可能隐喻人与天的沟通。
  • 望尘:形容追逐尘土,意为羡慕他人的成就。
  • 御寇:抵御敌人,这里可理解为面对外敌的冷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生卒年不详),字子韬,号静庵,宋代诗人,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行旅中的见闻为题材,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舟行时,正值其人生的某个阶段,可能是在思考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旅行和时光的思考。诗的开头以“瞬息四百里”引入,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压缩。接着,诗人用“三十年”来对比现实与过去,突出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对于岸边人们的回首,诗人不仅描述了景象,更传达了对过往的思考与感慨。最后一句“御寇正泠然”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面对外敌时的冷静与理智,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不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瞬息四百里:时间在这里是相对的,突出行舟的迅速。
  2. 经行三十年:对比出,三十年的经历在这一瞬间显得微不足道。
  3. 此时真缩地: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被重新定义,仿佛一切都在瞬间完成。
  4. 岸过人回首:描绘岸边人们的身影,带出诗人对过往的反思。
  5. 山浮浪驾肩:用“浮浪”形容山的状态,增加了动态感。
  6. 望尘何足羡:表达了诗人对他人成功的淡然态度。
  7. 御寇正泠然:面对外敌的冷静,显示了诗人的坚定与勇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此时真缩地”比喻时间与空间的缩短。
  • 拟人:山浮浪驾肩,赋予山灵动的性格。
  • 对仗:整个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空间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感悟。诗人以旅行的视角,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对外部世界的冷静态度,展现了一种超脱与坚韧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行:代表旅程和探索的象征。
  • 岸边:象征着人们的生活与回忆。
  • :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人生的高峰。
  • :代表世俗的成就与羡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瞬息四百里”中“瞬息”指的是什么?

    • A. 一瞬间
    • B. 长时间
    • C. 逐渐
  2. 诗中“岸过人回首”是指什么?

    • A. 人们在岸边走
    • B. 人们对过去的回忆
    • C. 人们在回家
  3. “望尘何足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羡慕他人
    • B. 对世俗的释然
    • C. 对人生的失望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岳珂更注重内心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两同心 其二 和梅岑鸳鸯原韵 两同心 其一 新燕次宗梅岑 两同心 有梦 两同心 夜景 两同心 本事 两同心 两同心 岭南归兴 两同心 豆叶黄(唐腔也,为伯南赋早梅,复和韵) 豆叶黄·奉报英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幺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谩嗟 章章 无空不入 凶年饥岁 包含龙的成语 弓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旺的词语有哪些 釒字旁的字 风清月明 千绪万端 年富力强 亮亮堂堂 谷字旁的字 丧心病狂 蒲鞭之政 包含宛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