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9:5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9:52:09
米元章蚕赋帖赞
桑枯之利被天下,而不足以芘一女。
鬓蓬手筥,而身不缕。
云织雾组,便疏曲户。
世之类此者,又何可胜数。
是将谁尤,曰本是务。
彼弃我取,维终以无窭。
全诗翻译:
桑树枯萎的利益遍布天下,却连一个女子的需求都无法满足。
鬓发蓬松,双手粗糙,却没有衣物遮身。
在云雾中织造、在空中编织,便形成了疏松的曲折门窗。
世间像这样的人,又何止一数。
究竟要怪谁呢?本来就是这样的责任。
他们抛弃我去获取,最终却仍然没有得到安身之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桑”与“蚕”,暗示了古代农耕社会对蚕丝产业的依赖。同时,诗中可能隐含着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反映出诗人对底层人民困境的关心。
作者介绍:
岳珂,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民生,常借物抒怀,展现出深厚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米元章蚕赋帖赞》创作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蚕桑产业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与不公,寄托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桑树和蚕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人情的淡薄。首句中提到的“桑枯之利”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无奈叹息,更是对人性冷漠的深刻揭示。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桑树的枯萎与人们的无情对比,表现出对弱者困境的关切。
接下来的“鬓蓬手筥”两句,生动描绘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女性形象,体现了社会对女性的忽视与不公。诗中的“云织雾组”则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暗示了生活的复杂与无奈。最后的“彼弃我取”则揭示了人们为了利益而抛弃他人的冷酷现实,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一幅弱者挣扎求生的画面,深刻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冷漠与不公,值得读者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切批判与对弱者的同情,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大潮中的无奈与挣扎,呼唤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米元章蚕赋帖赞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社会不公
C. 爱情悲剧
D. 战争苦痛
诗中提到的“桑枯之利”主要指什么?
A. 资源的枯竭
B. 生态的恶化
C. 经济的繁荣
D. 人性的冷漠
诗的最后一句“彼弃我取,维终以无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无奈
C. 幸福
D. 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米元章蚕赋帖赞》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