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2:0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2:08:37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瀰江树没,合沓海潮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在宽阔的洞庭湖畔,秋天的景色正迷人,我想乘船归家。
但已无法分清荆州与吴地的界限,只有无边的水面与天空相接。
远处的江边树木都没入水中,潮水和海浪交织在一起。
慢慢地,我们划着小舟,互相扶持着渡过这浩瀚的江川。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山水诗闻名,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生平游历广泛,交游甚广。
这首诗创作于孟浩然游历洞庭湖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归乡的渴望,反映了他身处秋季、洞庭湖水阔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
《洞庭湖寄阎九》是孟浩然的一首典雅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洞庭秋正阔”直接引入了背景,描绘了秋天的洞庭湖,湖面宽阔,带着一丝清冷的气息,给人以开阔之感。接下来的“余欲泛归船”则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营造出一种思乡的情绪。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对环境的描写愈加细致。“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以水面无边无际的景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在此处的迷惘与无奈,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飘渺。最后两句“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则以舟楫的形象,暗示着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同时也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共度艰难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写意风格与自然主义的特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属的深刻思考。
《洞庭湖寄阎九》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孟浩然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荆吴”指的是哪两个地方?
A. 江南与北方
B. 荆州与吴国
C. 长安与洛阳
“渺瀰江树没”中“渺瀰”意指什么?
A. 清晰可见
B. 模糊不清
C. 高耸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