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寻香山湛上人》

时间: 2025-04-26 18:44:56

诗句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

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

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

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

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

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4:56

原文展示

寻香山湛上人
作者:孟浩然 〔唐代〕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
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
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
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
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
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白话文翻译

我早上游览名山,远处的山在青翠的空中显得格外遥远。
在这氤氲的云雾中,景色延绵百里,太阳西沉,我才开始赶路。
我手杖在手,寻访老朋友,解开马鞍停下骑行。
石门的险峻特别显眼,竹林的小径变得更加深邃。
法师和我相遇,兴奋地交谈,直到天亮还不愿入睡。
我一生向往隐士生活,这几天来探寻奇异之地。
田野里的老农早晨去耕作,山中的僧人傍晚归寺。
松树和泉水的声音悠扬动听,苔藓覆盖的墙壁透出古老的韵味。
在山谷口听到钟声,林间飘来清香的气息。
我真希望能留在这山中,抛弃世间的纷扰。

注释

  • 氛氲:指气氛朦胧、迷离的样子。
  • 杖策:手杖和马鞍,表明出行的状态。
  • 法侣:指同行的僧侣或道友。
  • 松泉:松树和泉水,象征自然的美好与清幽。
  • 投此山:指希望隐居于此山,抛弃世俗。

典故解析

  • 真隐:隐士的生活理想,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香气:指代自然的芬芳,常与归隐、自然和谐相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及隐居生活,反映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孟浩然在游历名山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孟浩然一贯的山水田园风格,诗中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与隐士生活的宁静。开头两句通过对名山的描绘,展现出山的远离与神秘感;接下来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出旅途的情景和自然的清新。诗中提到的法侣、野老和山僧,赋予了诗歌人文色彩,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几句更是直抒胸臆,渴望隐居于山中,摆脱世俗的纷扰,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向往。整体上,诗中情景交融,既有对外部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有对内心渴望的真挚表达,形成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
    清晨游览名山,远处的山显得更加幽远而青翠。

  2. 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云雾弥漫,景色延绵百里,太阳西沉,我才开始赶路。

  3. 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
    手杖在手,寻访老朋友,解开马鞍停下骑行。

  4. 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石门的险峻特别显眼,竹林的小径变得更加深邃。

  5.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
    法师和我相遇,兴奋地交谈,直到天亮还不愿入睡。

  6. 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
    我一生向往隐士生活,这几天来探寻奇异之地。

  7.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
    田野里的老农早晨去耕作,山中的僧人傍晚归寺。

  8. 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松树和泉水的声音悠扬动听,苔藓覆盖的墙壁透出古老的韵味。

  9.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
    在山谷口听到钟声,林间飘来清香的气息。

  10. 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我真希望能留在这山中,抛弃世间的纷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香气”比喻清新自然的气息。
  • 对仗:如“朝游”和“暮归”形成对比,体现了日常生活的节奏。
  • 拟人:松泉的“逸响”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孟浩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名山:象征高洁、崇高的理想。
  • 法侣:代表志同道合的朋友,反映人际间的和谐。
  • 松泉: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法侣”指的是: A. 朋友
    B. 亲人
    C. 同行的僧侣
    D. 旅伴

  2. 诗人希望能留在山中的原因是: A. 享受繁华
    B. 避免世俗烦恼
    C. 寻找财富
    D. 结交朋友

  3.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包括哪些? A. 石门和竹林
    B. 海洋和沙滩
    C. 城市和人群
    D. 农田和村庄

答案

  1. C. 同行的僧侣
  2. B. 避免世俗烦恼
  3. A. 石门和竹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山居秋暝》 - 王维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情感更加沉重,反映了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
  • 《山居秋暝》:王维的诗作在意境上与孟浩然相似,但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的怜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孟浩然诗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太常引 太常引 太常引 同知崔仲明生日 太常引 党氏园亭红梅次徐子方韵 太常引 太常引 其二 太常引(腊前梅) 太常引 坐积翠阁同吴园次赋 太常引 偶述 太常引 前作结句老字宜去声,而不可易。十六夜友人招饮,因复作一首正之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踵武相接 目不暇接 二字繁体怎么写?二字繁体书写详解_繁体字学习指南 带土偏旁的字有哪些?带土的汉字大全 门单 依字的笔顺规则解析_正确书写汉字依 干字旁的字 生刍 心如金石 望风破胆 鞋弓襪小 原原本本 踪结尾的成语 糹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春日美景诗句精选_描写春天景色的经典诗词大全 矜涵 包含墅的词语有哪些 描写长征的诗句精选_长征诗词大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