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1:5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1:53:40
大风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飞沙破面风裂石,
平林隐隐倾霹雳。
野火燎原尘涨天,
道闻马嘶不相得。
老翁强欲见少年,
立马阶除起无力。
城南桃李春意动,
少待明朝莫相失。
狂风卷起沙土,打在脸上,像是风把石头都裂开了;
平林中隐隐传来雷声,像是倾斜而下的霹雳。
野火在原野上肆虐,尘土飞扬,仿佛要涨天了;
路上听见马嘶声,却相互无缘。
老翁强烈想见年轻人,
却在马阶上力不从心,无法前行。
城南的桃李花开,春意盎然,
等到明天,若再错过可就无法再见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中涉及的“马嘶”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多用于表达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桃李春意动”则常用来表达春天的盎然生机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作者介绍:
陈师道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春天的某个时刻,面对大风和野外的景象,感受到自然的威力和生命的无常,同时对年轻人的渴望与期待交织在一起,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大风》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壮阔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伏。开头的“飞沙破面风裂石”,用极具冲击力的语言,传达出狂风的猛烈,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接下来的“平林隐隐倾霹雳”,则进一步渲染了气氛,仿佛雷电即将来临,让人感到紧张而又期待。
而在对“野火燎原”与“尘涨天”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自然现象的联想,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不安和对未来的憧憬。在面对“道闻马嘶不相得”的孤独感时,诗人似乎在感叹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奈。最后,随着“城南桃李春意动”的出现,诗歌的情感转向了希望,春天的生机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美好的期待,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整首诗情感饱满,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也有对人事的深思,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飞沙破面”中的“飞沙”指的是什么现象?
A. 下雨
B. 大风
C. 下雪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老翁”想见的“少年”象征什么?
A. 年轻的希望
B. 过去的回忆
C. 生命的无奈
答案: A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自然的威力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未来的期待
C. 对老人的尊重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