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7:32
原文展示:
舟行到{上艹右羊}莪和清老韵 王炎 〔宋代〕 沙尾维舟傍水杨,主人延我坐中堂。 山焦石裂方亭午,借得微风一霎凉。
白话文翻译:
我在沙洲边系舟,靠近水边的杨柳,主人邀请我进入中堂坐下。 山石焦热,裂开,正是正午时分,我借着一阵微风,感受到了片刻的凉爽。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此诗描绘了夏日炎热中的一丝凉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捕捉。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夏日炎热中,诗人乘舟旅行,到达某个地方后,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感受到了一丝凉风的惬意,从而有感而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夏日炎热中的一丝凉意。首句“沙尾维舟傍水杨”,以舟行至沙洲边,靠近水杨的景象开篇,营造了一种宁静而自然的氛围。次句“主人延我坐中堂”,转入人文环境,主人的热情接待增添了温馨感。后两句“山焦石裂方亭午,借得微风一霎凉”,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炎热的正午与微风带来的凉爽相对照,突出了凉意的珍贵和惬意。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炎热中的一丝凉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沙尾维舟傍水杨”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舟行至沙洲边,靠近水杨 B. 舟行至山边,靠近水杨 C. 舟行至沙洲边,靠近山杨 答案:A
诗中“山焦石裂方亭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诗中“借得微风一霎凉”表达了什么? A. 炎热的感觉 B. 凉爽的感觉 C. 寒冷的感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