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0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0:08
克信弟坐上赋梅花二首
月波成露露成霜,借与南枝作淡妆。
寒入玉衣灯下薄,春撩雪骨酒边香。
却於老树半枯处,匆走一梢如许长。
道是疏花不解语,伴人醒醉伴人狂。
全诗翻译:
月光照在水面上,形成露珠,露珠又化为霜,借着南边梅枝的姿态,轻轻装扮。寒气透入薄薄的玉衣之下,春风轻轻拂动,酒杯旁散发着梅花的香气。偏偏在老树半枯的地方,匆匆走来一枝梅花,长得如此娇嫩。人们说这花虽稀疏,却不懂得语言,陪伴着人们清醒与醉狂的时光。
本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常被视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梅花在寒冬中盛开,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兼擅书法和绘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花盛开之际,正值寒冷的冬末春初,诗人观察梅花的生长,借以抒发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梅花不仅是冬春交替的象征,也代表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情感。诗的开头描绘了月光与露水的交融,构建出一个清冷而又美丽的画面。接着,寒气与春意交织,形成了一种对比的美感,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顽强。梅花的香气与酒的芬芳交织在一起,体现了生活的乐趣与人生的深沉思考。
诗中提到的“老树半枯处”,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引发了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梅花在此恰如其分地出现,象征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展现出活力与美丽。最后两句以“疏花不解语”结束,传达了梅花的沉默陪伴,暗示着人们在醉醒之间的孤独与思索,充满了诗人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如“月波成露”)、拟人(如“伴人醒醉”)等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与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对梅花坚韧与美丽的赞美,反映了自然与人生的深刻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衣”指的是什么?
A. 珍贵的衣物
B. 冷淡的外表
C. 梅花之美
答案:A
诗中梅花生长在什么地方?
A. 新树
B. 半枯的老树
C. 花园
答案:B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对梅花的赞美与人生感悟
C. 自然景观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克信弟坐上赋梅花二首》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优秀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