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为牡丹去草》

时间: 2025-05-12 16:05:04

诗句

手种名花梦亦随,一年年望好花枝。

为花去草优饶处,两袖青苔十指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6:05:04

原文展示

为牡丹去草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手种名花梦亦随,一年年望好花枝。
为花去草优饶处,两袖青苔十指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亲手种植名花的梦想也随之而来,每年都期待着丰盛的花枝。为了花朵的生长,我在肥沃的土地上除草,因此我的双袖沾满了青苔,十指也沾满了泥土。

注释

  • 手种:亲手栽种。
  • 名花:指的是牡丹,因其名声显赫。
  • 梦亦随:梦也跟着产生,指栽花的愿望。
  • 优饶:丰饶,指生长良好的地方。
  • 青苔:长在潮湿地方的绿色植物,象征着长时间的劳作。
  • 十指泥:指手指沾满泥土,表现劳作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因其诗作清新自然而闻名。他主张“诗应如人”,强调诗歌的真情实感,风格清新明快。

创作背景

《为牡丹去草》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牡丹的栽培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牡丹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亲手种植花卉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开头两句“手种名花梦亦随,一年年望好花枝”,传达出诗人对牡丹的向往与期待,体现了他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花卉之上的情感。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劳动的辛苦,“为花去草优饶处,两袖青苔十指泥”,表现了诗人不畏艰辛,甘愿为美好的事物付出努力的精神。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反映了诗人热爱生活与自然的情怀。

整首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凝聚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手种名花梦亦随:表达了诗人亲手种花的愿望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2. 一年年望好花枝:每年都怀着希望,期待看到繁茂的花枝。
  3. 为花去草优饶处:为了花的生长,努力去除杂草,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 两袖青苔十指泥:身心投入劳作,双袖沾满青苔,手指沾满泥土,体现了辛勤的付出。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称的结构,形成了和谐的音律美。
  • 比喻:用“青苔”和“泥”来象征劳动的成果和辛劳的过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栽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劳动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着富贵、美丽与繁荣。
  • 青苔: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诗人辛勤劳作的证明。
  • 泥土:代表着生命的根基,象征着实实在在的劳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劳动的辛苦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自然的变化

  2. 诗中提到的“名花”指的是哪种花?
    A. 玫瑰
    B. 牡丹
    C. 荷花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了他的努力?
    A. 青苔和泥土
    B. 花瓣和叶子
    C. 太阳和雨水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日忆李白》:杜甫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为牡丹去草》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杨万里更注重于劳动与自然的结合,而李白则倾向于表现自由与孤独的哲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和仲咸感怀贻道友 次韵和仲咸对雪散吟三十韵 次韵和朗公见赠 春晚游太和宫 滁上谪居 除夜寄罗评事同年 除夜寄罗评事同年 除夜 初上单州有作 初到商州馆于妙高禅院佛屋壁上见草圣数行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深明大义 燎原之势 借书留真 阮林 角字旁的字 面不改容 風字旁的字 熏风解愠 竖心旁的字 爪甲 穷思竭想 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疏简 兔园 年结尾的成语 用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