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5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50:35
烂醉非生涯,小人若甘醴。
斧斤戕天和,狂药害正礼。
可惜竹溪逸,吵饮颍之水。
名教有余乐,公未知趣耳。
醉酒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小人却把酒当作甘甜的饮料。
斧头砍伐了和谐的天地,狂妄的药物伤害了正直的礼仪。
可惜竹溪的清逸,喧闹的饮水声却来自颍河。
名教的乐趣还有很多,但你却未必能真正体会到这些乐趣。
“斧斤戕天和”中的“天和”意指自然和谐,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此句强调了破坏和谐的行为是极其可悲的。“竹溪”和“颍之水”的对比,展现了宁静与喧嚣的冲突,反映了人的内心和社会现实的矛盾。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子仁,号玉山,南宋时期的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明快而备受推崇。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批判。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交织在一起,体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李曾伯的《和清汀蒋省干酒色财气韵》通过对饮酒、破坏和谐、以及对名教的思考,深刻地揭示了小人沉迷于酒色财气背后的人生哲学。诗开头以“烂醉非生涯”点明了诗人的态度,强调醉酒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反而是对生活的逃避。诗中“小人若甘醴”,则进一步揭示了那些被酒色财气驱动的人,如何将沉迷视为快乐,反映出一种人生观的偏差。
“斧斤戕天和”一句,诗人以斧头象征破坏,隐喻了社会的混乱与不和谐。接着,诗人以“狂药害正礼”来指责那些不正当的行为对传统礼仪的损害,强调了道德观念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可惜竹溪逸,吵饮颍之水”,对比了宁静的竹溪与喧闹的颍水,暗示了内心的安宁被外界的混乱所打扰。诗的结尾提到“名教有余乐”,即使有道德教义的乐趣,但并非人人都能理解和体会,表现出一种对社会风气的无奈与失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甘醴”指的是什么?
“斧斤戕天和”中的“天和”指代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公未知趣耳”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