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2:38
忆昨南游日,今余二十年。
扶舆潘母健,举案孟光贤。
远宦徒劳耳,重来倍怆然。
若非吾小阮,只影更谁怜。
回忆起昨天我南游的日子,如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我扶着年迈的潘母,端着饭菜的孟光显得贤良淑德。
远赴官场的苦劳真是徒劳无益,重回故地倍感伤感。
如果不是我有小阮陪伴,孤单的我更无人会怜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往往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厚感情,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在官场经历数年后,返回故乡时的感慨,表现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失落感。
这首诗通过对二十年前南游的回忆,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变化。开头的“忆昨南游日”,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二十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令人感叹不已。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扶着潘母,端着饭菜的孟光,展现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贤良淑德的向往。这种生活的细腻描写,使得诗人对身边人的珍惜更加深刻。
然而,随着对过去的回忆,诗人也意识到远赴官场的徒劳和无奈。“远宦徒劳耳,重来倍怆然”,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和对亲情的渴望。最后一句“若非吾小阮,只影更谁怜”,更是流露出一种孤独感和对陪伴的珍视。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官场的失落,构成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失落感,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孟光”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贤良
C. 权力
诗人回忆南游时,已经过去了多少年?
A. 十年
B. 二十年
C. 三十年
“远宦徒劳耳”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官场的期待
B. 对官场的失望
C. 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