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4:25
老屋柴门树打头,青山屋后水自流。
受书十日九逃学,恨不先生命牧牛。
在老屋的柴门前,树木从上面打下来,青山在屋后,水流自然而下。
我读书十天,有九天都逃学,真恨不得像老师那样,去放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命牧牛”可视为对古代牧牛生活的一种向往,牧牛在古代多被认为是放松心情,远离繁杂学业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介绍: 宋湘,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富有乡土气息,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忆少年》写于作者的少年时期,反映了他对学习与自然的矛盾心态,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教育体制的无奈。
《忆少年》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自由的渴望。开头两句以“老屋”“柴门”“青山”“水流”等自然元素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还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学习经历,表达了逃避学习的无奈和对生活方式的反思。诗人用“恨”字,表现了对“受书”这一义务的强烈反感,同时又向往着更为自由的生活。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个人的对比,巧妙地传达出一股淡淡的忧伤与思考,让读者在欣赏诗句美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环境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老屋”象征着什么?
A. 现代生活
B. 过去的记忆
C. 学校生活
D. 自由奔放
诗人对学习的态度是?
A. 热爱
B. 无奈与逃避
C. 忍耐
D. 依赖
“恨不先生命牧牛”中的“恨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满足
B. 遗憾
C. 高兴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